红楼之庶子风流

屋外风吹凉

> 红楼之庶子风流 > 红楼之庶子风流目录

第一百章 惊天丑闻(1 / 5)

上一章目 录

通义坊,国子监。

藏书阁。

清晨鱼肚未白时,贾琮便来到此处,借了《四书大题小题文府》中的两册,细细揣摩起来。

也是因为他极得藏书阁教谕欣赏,才能有此待遇。

寻常监生,只能在正常钟点来借书。

贾琮是打算今科秋闱下场的,毕竟未取得举人功名前,还算不得读书人。

举子可与官员以朋友相称,也可候补为官。

而秀才生员,只能自称一声学生。

士林中人心目中的“同道中人”,最起码的门槛,便是举人。

再之下的生员、童生之流,和小学生差不多,顶多不是文盲罢了。

而既然打定主意下场,就容不得有太多分心。

如今该谋划的能做的,贾琮自忖都做了。

如果不出意外,结果只会比他预定的目标更好才对。

所以,不必再过多关注。

现当下的紧要任务,就是尽快取得一个起码的官场出身。

两年多全身心投入的专注学习,不浪费点滴光阴,又有名师教诲,足以媲美寻常人七八年甚至十来年的寒窗苦读。

看过贾琮文章的人,大多都以为文章火候已经足够了。

不过,依旧不是懈怠之时。

藏书阁内只有一个住在此处的教谕在,是个很纯粹的老夫子,因为欣赏贾琮的勤学,所以给予过他许多帮助。

与往常一般,一老一小都在烛火下专心读书。

《四书大题小题文府》中,包含了所有时文里的大题、小题的范文。

这就相当于后世的题库,足有数百万字之著。

文府中的时文自然不是要背的,因为再聪慧之人,也不可能将这些范文全部背下。

更何况,即使全背下了,其实也没甚用。

如今科场出题都是截搭题,用后世的排列组合来计算,这种截搭题的题目理论上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死记硬背并没什么卵用……

文府内范文的用处,是用来揣摩名家破题,承题的功夫。

揣摩领悟透了这些,才算真正汲取到了精华。

而通常,这个时候若有名师指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贾琮有时会请教这位教谕,但更多的,他会将疑惑之处笔录下来,带回尚书府,询问宋华,或者宋岩。

这二年来,他已经积累了厚厚一个册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