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 汉祚高门 > 汉祚高门目录

第七章 军旅(1 / 4)

上一章目 录

龙溪地处武康县东,即就是后世的德清县钟管镇,在左有武康山,唐后又以铜官山为名。铜官者,铸铜之官,上可追至汉吴王刘濞于此采铜铸币,以为其名。

沈家老宅于此,地广数十顷。沈哲子坐在牛车上昂首眺望,阡陌之外有营垒层叠,甲士出入,军容俨然,这里就是老爹兴兵作乱的大本营了。

古来吴地素有易动难安之名,民风可谓彪悍,后世以文治儒化著名,其风大概始于晋后。

越过类似辕门的牌楼,老爹沈充下车登马,在一干部曲簇拥下内入,沈哲子的牛车紧随其后,行在这古代军营重地,难免有心旌摇曳。他既以北伐为己任,就应该熟悉军旅事宜,否则也流于志大才疏,泛泛其谈之辈。吴兴沈家向来有将门之称,虽然后人羞于以此自居偃武修文,但在当下,有老爹沈充这样一个造反惯犯的悍将言传身教,沈哲子自然不能让这家学断了传承,要将之发扬光大。

不过说实话,在进入营地后,沈哲子其实颇感失望。放眼望去,营地中沟壑斜行,营房依地势错列,营房门旁还堆积着颇为扎眼、半人多高的土堆,就像是一个简陋的大工地,完全不像一个气势雄壮的军营。

主帅入营,也没有出现沈哲子想象中那种士卒列阵欢呼迎接,老爹在马上挥手喊一声“同志们辛苦啦”,而兵卒们齐喊“为人民服务”的画面,然后气壮如山,声冲宵汉。沈哲子所能看到的活人,只有偶尔穿营而过的执戈兵丁,而其他绝大多数地方则沉寂得很,就好像没人在那里。

至于这些巡营甲士,在见到老爹一行后,反应也没有多热切,顶多让开主路,列队在旁等待他们通过,然后继续巡行,甚至没人上前行礼,完全衬托不出主帅的威严。

“究竟是古代军队本该如此,还是老爹招募来的这些乡勇本就是乌合之众?”

大失所望之余,沈哲子心里便生出这样的疑问,只是老爹在前边肃然而行,并没人给他解惑。然而接下来一幕,却给他上了生动一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