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晨辉

硕鼠

> 帝国的晨辉 > 帝国的晨辉目录

第六百五十二章 歧视(1 / 3)

上一章目 录

在华夏帝国,种族和民族歧视非常严重。

按照官方说法,汉人毫无疑问是天选之子,世界上最强、最聪明且最高贵的种族。

与地球上的纳粹人种学有些不同,汉人并非单纯以血统来宣扬本民族的高贵属性,而是把另外的特质当成汉民族高贵的证据——勤奋好学。

特别是共和年以后,华夏遍地学校,朝廷选拔官员,无论文武,一律以学校出身为正途,华夏几十年来醉心教育投入,又反过来证明了汉人确实勤奋好学,因此确实是世界上最高贵的民族。

所谓文化自信(其实可以说是自傲),就是这么回事。

当然,以勤奋好学程度为标准,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能出几个人才,而汉人也必定有不那么勤奋,且及其厌学的存在。

因此,这成了汉人种族论中允许阶级流通的有力证据——犯了重罪的汉人会被贬斥为庶民,因为他们不学礼、不学法,不是勤奋好学的人,也就不能算是高等民族的一员。

而外族精英人才,立下大功之后升级为平民或公民,那自然是学到了汉人勤奋好学的本质,因而把自己提升为高等民族。

除了那些通过自身奋斗或机缘巧合而成为“高等民族”一员的幸运儿、真精英之外,所谓外蕃种族,在汉人眼里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其中,汉人以下,传统中就与汉人混居的境内少数民族(包括貔貅)和境外以高丽、扶桑、交趾为首的,千百年来不断学习汉族文化的周边民族为第一阶层。

这个阶层的外蕃民族有一个特色,就是特别喜欢把祖先附会到汉人身上,比如高丽王就坚持自己是殷朝忠臣移民的后代。

而扶桑有很多蕃王自认是华夏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皇帝派到外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童男童女后人。

第一阶层之下,以鞑靼、女真、靺鞨以及西北几个少数民族为代表,虽然与汉人交流广泛,但历史上有过极多敌对的游牧、渔猎等民族为第二档次。

共和年开始大举扩张之后,被武力压迫而加入朝贡圈的南洋诸国(含奥州),岭西各部落,以及那些狄人部落,被视为第三阶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