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

酒徒

> 盛唐日月 > 盛唐日月目录

第三十五章 采菊东篱下(1 / 5)

上一章目 录

事实上,任琮先前猜得并非完全错误。至少有一点他猜对了,张潜的确是被任全那天的话,给刺|激到了。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即便是对历史了解较多的文科生,他也没想到,自己曾经津津乐道,并且在社交媒体上作为华夏文明的曾经辉煌的明证,跟人打了无数次嘴仗的巍巍大唐,竟然曾经烂到过这般地步!

上至宰相,下至县尉,都明码标价,花钱就可以买到!

而由隋代创立,在唐初逐步发展起来,并且经过验证切实可行,也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巅峰的科举制度,在这会儿,竟然彻底被当成了摆设!

从“圣明天子”李显第二次即位,到神龙三年九月现在,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里,从皇后、皇后的兄长韦温,安乐公主和婕妤上官婉儿四人手中“批发“出去的大小官职,竟高达八千余!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只要有钱,你哪怕是个白痴,也可以混入国家管理者队伍!

这不仅仅意味着官员选拔制度的彻底崩坏,还意味着社会秩序也到达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诚然,科举制度与后世的高考一样,屡屡遭研究者诟病。

可科举制度的出现,却让决定人命运的不再仅仅是血脉。理论上说,它提供了一条从社会底层向上爬的通道。让即便出身不够“高贵”的人,只要凭着个人努力学习,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国家政策的参与者,与凤子龙孙们,一起坐而论道。

诚然,一张考卷决定终身,有诸多不足之处。科举制度,也未必能选拔出合格的人才。

但是,科举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尽可能地,将蠢货排除到了国家管理者队伍之外!

诚然,科举制度,与后世高考一样,也会被很多人钻空子。

但是,科举制度,在这个时代,却跟后世高考一样,是中国身处社会下层和底层者的后代们,不通过暴力手段改变命运的最后希望,也是最后的公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