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齐橙

> 何日请长缨 > 何日请长缨目录

第九十二章 百年大计(1 / 4)

上一章目 录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大家只觉得宿酒未醒,已然是上班的时间了。众人互相说着拜年话,其乐融融地走进车间或者办公室,迎面而来的是单位领导递上的一份“征求意见表”。

“征求意见?什么意见?”

所有的人都莫名懵圈,但当他们看罢意见表开头的文字之后,便一个个情绪激昂起来。

在那意见表的说明上,第一句话便是“教育乃百年大计”,接下来便声称厂部接到许多职工的反映,批评厂子弟中学和子弟小学的教师队伍涣散,工作敷衍塞责,教学质量低下。

一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能力,完全是凭关系进入子弟校任教。还有一部分教师非但业余时间当家教赚钱,甚至经常请假去社会上的其他学校走穴。

意见表称,子弟学校关系全厂职工下一代的前途,即便是那些子女已经中学毕业的老职工,也存在第三代受教育的问题。由于孩子的教育不容耽搁,厂务会决定立即启动对子弟中学和子弟小学的风气整顿,并就此问题征求全厂职工的意见。

“还征求什么意见,子弟小学的那些老师,有一个算一个,全开除了都不冤!”

“总算是有领导关注子弟学校的事情了,尼玛,厂领导都有本事把孩子弄到市里的学校去读书,我们这些穷工人的孩子全给耽搁了!”

“支持!如果厂里能够把子弟学校搞好,我给厂长送锦旗!”

“没说的,就冲着老周愿意关心子弟学校的问题,以后老周说啥,我绝无二话!”

临一机6800名在职职工,有一半以上有正在学龄期的子女,其中有能力把子女送到厂外的学校去就读的,连10%都不到,大多数人的孩子都是在厂里的子弟学校上学的。

90年代的基础教育体制比较混乱,各地都有自己的土政策。

在临河市,义务教育阶段是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像临一机这样的部属企业,如果要把职工子女送到市里的学校上学,就要给学校交“借读费”,每人每年高达2000元。

临一机有自己的中小学,自然不会给职工交这笔钱,职工的孩子要么免费上厂里的子弟学校,要么就自己掏这2000元去上市里的学校。一年2000元的负担,有几个职工能承担得起呢?

到了高中阶段,就分为两种情况。市里有几所重点高中,是完全不收费的,前提是你能够考上。如果考不上重点,要上其他的高中,就同样需要收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