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

荣誉与忠诚

> 春秋大领主 > 春秋大领主目录

第八百四十八章 王师东进中原日(1 / 3)

上一章目 录

会盟台由汉国和荀国共同派人修建,规模方面与平时的会盟台别无差异,仅是花了七天就筑成。

随后,汉使和荀使频繁来回走动,商议会盟时要采取什么样的规格,各自带上什么礼器之类。

所谓的规格就是两位君王带多少军队。

礼器之所以是礼器,肯定是用于祭祀的东西,一般就是鼎器之类。

以春秋的生产水平来说,能造出多大的鼎就能说明国力强弱。

原因是要有相关的技术,再来就是铸鼎会需要用到很多蜡,统治范围不够大连收集蜂巢来用于制蜡铸鼎都办不到。

在数百年之后会出现抬棺而战,用以来表示将要决死一战。

春秋初期要是能运着一个很大的大鼎出征,只要那个鼎够大,说不定摆出去就能吓得敌军统帅当场就投降了。

到春秋中期能展现国力的方式变成了拉出众多的战车,有多少乘战车不仅代表着其附属的兵力,其实跟一个国家有多少贵族是分不开的。

贵族多代表可战之兵越多,后续兵源也能跟得上,举国上下仅能出动百乘战车的诸侯,拿什么去跟能出动千乘战车的对手打?还不赶紧认输,求个能够继续苟延残喘的机会。

在万里无云的天气之下,到了汉王武与荀王吴举行会盟的那一天。

大清早便有两军的人到会盟台边上,他们干的是平整地面以及砍伐掉各种树木,清理掉灌木丛、大石头,等等的活。

“听闻在汉无有出身之限,征战可获爵,耕作亦可获爵。”

“传闻自是无错,得爵便可获私田,为‘士’方可征战。”

“你为‘士’否?何时为‘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