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重阻

核动力战列舰

> 无穷重阻 > 无穷重阻目录

第八百一十章 欧洲装甲战(1 / 5)

上一章目 录

随着世界大战的扩张战火燃烧到了苏伊士运河,燃烧到了北部撒海拉,为了杜绝的帝俄在战略上对自己形成半包围的之势。

所以在东欧这片土地上欧洲和帝俄的主力大决战再次爆发。

欧陆东线,来自欧洲的六千辆最新的主战坦克,二十七艘陆地战列舰(吨位两万吨)以及十五万辆各色车辆从欧洲方面出发,组成了陆地上的钢铁集群,朝着东线扑去。

……

在另一条时间线上,钢铁洪流是苏维埃的标配。但是事实上,无论是二战前而是二战后,欧洲的工业能力都要比的俄国要强。而在那条时间线上俄国只是在资源上占据优势。

而在本条时间线上,德国人在二战中战胜,接管了英法在非洲和西亚地区的殖民地。在资源上不亚于毛子。此时在装甲的质量和数量一直对俄国具有优势。

……

在开战的前几个小时。战局颇有些二战初期的顺利。

在战场上德国的豹五主战坦克,在飙车中扬起了主炮炮口对着对面的铁疙瘩,当十字口锁定后,炮管的穿甲弹出膛,观察屏幕上的俄国坦克就蹦出了火焰。掀飞了炮塔。

这是冶金和加工上的差距。一系列工业差距,导致了坦克炮的膛压低,而坦克炮的膛压低,就是穿甲能力低。而穿甲能力低,就意味着的双方的火控系统差不多的情况下。欧洲的坦克在远距离就能击穿俄国人的坦克,而俄国人的坦克必须要冒着欧洲精准无比的穿甲弹,前进几百米甚至一千米才能击穿德国人的装甲。

这几百米一千米的距离在二战的时候可以用勇敢来弥补。而在现代的坦克火控系统下,这几十秒的前进时间。这就是送死。几十秒的时间足够智能火控系统锁定了。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