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重阻

核动力战列舰

> 无穷重阻 > 无穷重阻目录

第七百四十二章 战争下的暗流(1 / 6)

上一章目 录

2050年,世界战争愈演愈烈,东亚方向虽然较为和平,但是也被战争的气氛弄找着。

浦东,这个曾经金融城市随着全球贸易的破坏,开始稍稍褪色,全球贸易成就沿海城市,因为全世界的技术交流,海运物资交流,以及人员交流,沿海地区就是全球热点地区。这是和平时代国际环境下,才能拥有的美好盛世。

沿海就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在理性的和平时代,每一个国家都会将半个身子露出窗口,而此时国际是热闹的盛会。

而大国们主导这场盛会,每一个大国和平时期的战略都是,开放交流,争取全世界一切可以合作势力做朋友。将举国的半数的人力集中在沿海地区。努力的把身子多往窗口外伸一些,为了更多的在国际社会中获得力量。

但是随着开战枪声一起,曾经热闹的街道(国际社会),就变得冷清了,在枪声响起的时候,没人会将身子往外伸(工作重心在沿海)。几乎都是把身子向内缩(工作重心在大后方),然后将战舰和战机向外推。——而这就是现在的时代。

几乎全球所有的工业国都将工业力量和人口朝着内陆布置了,浦东的人口在三年内骤降百分之三十。这让曾经宽阔的街道变得冷清了很多。因为即使是中华依旧在西太平洋上有着无敌舰队,也不敢托大,将全国的工业力量依旧放在敌人炮火能够够得着的地方。

所以在浦东地区这几年商业化气氛单薄了,军事化气氛浓厚的很浓厚了,当然在台湾岛地区更是几乎成了防御系统林立的地带。至于整个东亚的东南沿海地区也都是这个模样。

这既是战争状态。

和平有和平的状态,战争有战争的状态,国家不会在和平的状态下贸然选择战争,也不会在战争中维持先前和平的状态。战争会将一切都变为新的模式。

……

这就是孟位时间线上,二十一世纪,收复失地东边宝岛战争迟迟不打响。其实是“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概念”和“战略家眼里的概念”不一致。

二十一世纪中国民众普片认为:将收复失地看成结束百年屈辱的句号。

而那个时代的战略家们眼里的:这场战争是中华复兴下半场,开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