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钢铁大亨

更俗

> 重生之钢铁大亨 > 重生之钢铁大亨目录

第二百二十九章 质问(1 / 5)

上一章目 录

码头才刚刚破土动工才两个月,离建成还远。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作为孙家第三代进入长青集团核心管理层的孙启义,则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他也曾在长青集团旗下的实体企业工作过近十年的时间,到香港负责长青集团在亚洲的业务,绝大多数也都是产业投资,眼睛专业而老辣。

孙启义站到位于工地当中的江堤上,眺望出去,从忙碌的工地上,能看到比普通人更多的东西。

在燕京参加招商会议,听东华的招商官员介绍货运码头的情况,孙启义心里还是对此还是打了折扣,知道国内的官员务实的小、务虚的多。

眼前的情形,验证了之前招商官员所言“一期工程投资五千万、前期启动资金两千万,一期建成之后能驻泊三千吨以上散货轮、年吞吐量达二十万吨”的介绍没有虚言,实际的情况甚至要比介绍中还要更乐观一些。

关键这座货运码头及梅鹤公路,都是梅钢一家拿钱出来建造,这对去年还陷入严重亏损之中的梅钢,是何等的魄力?

而梅钢仅在半年之后,不仅自身产能进一步扩大,还有能力独力推动这样规模的附属项目上马,也恰恰从侧面反应出,在半年时间里,沈淮是真正的叫梅钢脱胎换骨了。

在燕京时,沈淮拉拢东南电力,说要为梅溪镇建一座10万千瓦的火电厂,孙启义当时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此时看到码头铺展开来的工地,孙启义又不得不承认,筹建梅溪电厂很可能并非妄言。

一期工程年吞吐就达二十万吨的散货码头、一座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的火电厂,这样的工业布局之下暴露的雄心,真是叫人心惊……

孙启义举目远眺,又忍不住看了站在堤下跟孙亚琳说笑的沈淮一眼,暗暗心惊:他的心到底有多大?他到底想把这个破烂的梅溪镇、把梅钢发展到怎样的规模,才肯满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