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 十九路军战记 > 十九路军战记目录

第九十一章 固守南京(1 / 3)

上一章目 录

送走了罗思柴尔德,杜周南立即发报给孙百里,把会谈的内容和自己的意见详详细细地写了下来,他知道前线形势紧张,孙百里作为军长,要对数万人的生命负责,肯定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后方的事情就尽量不麻烦他了。孙百里在的时候,好像是个甩手掌柜,把行政事务完全丢给自己,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在军队的建设上面,可是在他率部奔赴上海的三个月里面,自己的事情却多了很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看来,还是错怪了他。

几个小时之后,孙百里就发来回电,完全同意了罗思柴尔德的提议,要杜周南妥善处理此事,千万不要因此和德国交恶。

杜周南随即通过德国政府驻福州领事馆和德国政府展开谈判。在他看来,用钨砂来交换犹太人,对德国政府来说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没有理由不答应的,因为关押犹太人不但需要场所,还要占用人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德国政府对犹太人的立场非常坚定,以至于到了顽固的地步,必欲除之而后快,迫使杜周南不断加价,好在这笔费用不用福建政府来承担,否则他早就放弃了。由于德国正在全力备战,意图彻底击溃宿敌法国和英国,取得欧洲大陆的主导权,迫切需要大量的钨砂,不愿意和福建政府翻脸,最后勉强答应每100公斤钨砂交换一个犹太人。

罗思柴尔德为了表示对福建政府的感激,不但把年内钨砂换人所需的费用一次付清,而且再次捐款100万元给十九路军作军费。在得到孙百里的首肯后,犹太军团的组建工作也开始进行,大批的美制装备源源不断地从美国运抵。组建军队和捐款的钱大部分都是罗思柴尔德从美国犹太人社团募集而来的,他们雄厚的财力和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力给杜周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九路军主力开赴上海以后,在杜周南等人的努力下,福建的形势非常稳定,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前进,当部队在淞沪战场取得巨大胜利的消息传来之后,更是给福建民众和在这里投资创业的人士吃了定心丸,不再担心日军可能的入侵了。新加入中国国籍的犹太人在耳闻目睹福建军队的强大之后,态度也发生很大的转变,不再惶惶不可终日,整天寻思如何离开这里,而是全副身心地融入社会,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周边身份的爱国青年在十九路军辉煌战绩的吸引下,纷纷赶到福建,希望能够加入这支名闻天下的强军,为全面抗战尽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来,十九路军就拥有了极为充足的后备兵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