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 十九路军战记 > 十九路军战记目录

第六十三章 新式武器(1 / 3)

上一章目 录

解决了犹太人的国籍问题,罗思柴尔德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动福建政府开始大规模的移民计划,在1936年底到1937年七月的大半年时间里把将近五十万德国犹太人接到福建,而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选择留在中国,成为中国公民。

大批犹太人的加入对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银行的贷款激剧增加。由于德国政府不允许被驱逐犹太人随身携带财务离境,他们登岸后只得向福建银行贷款来维持生计,先期抵达的罗思柴尔德等人则负责提供担保。其次,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技术工人。虽然犹太人都具有经商的天赋,但是在缺乏足够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到工厂去从事技术工作,在维持生计的同时来积累创业的资本。再次,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犹太人获得中国国籍后,开始大规模从事工商业活动,由于对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非常了解,他们创办的工厂大都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和中国资本家热衷投资的初级原料工厂互为补充,使福建的工业体系趋于完备。第四,带来了先进的商业观念。犹太人把世界先进的商业理念和规则引进福建,使当地的商人开始了解国际商业的基本准则,熟悉国际贸易的流程和操作规范,能够真正走向世界。最后,犹太人聚居区和犹太教堂的出现对当地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带来很大的变化,福建民众开始慢慢习惯这样一群白人同胞。

此时的福建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政府控制下的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使银行的资金非常充裕,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同时,犹太人的加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工人。孙百里紧紧地把握住这个机会,对政府名下的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扩建。第一,把钢铁厂的规模扩大到年产十万吨,同时把其上游的铁矿和煤矿也相应地扩大。第二,对赣南的几个小钨砂矿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使其产量达到清流矿的水平。第三,在官办的农场里面全面推广机械耕作,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为地主和农民做出表率。第四,正式成立造船厂和飞机制造厂。第五,创办被服厂、制药厂等和军队的后勤息息相关的军工企业。孙百里的近期目的是为十九路军建立牢固的后勤基地,远期目的则是要使福建的军工体系能够至少满足二十个整编师的战斗需要,民间能够提供充足的合格兵源。

1937年四月,军工厂向军部报告说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请求军长亲自前去验收。孙百里欣喜异常地赶到龙岩兵工厂,准备看看这种新式武器到底是什么东西。

黄镇带着蔡思强和几个犹太技术人员特意在兵工厂的大门口迎接孙百里,等他来到之后立刻把他带到兵工厂的靶场,然后,几个人郑重其事地抬出一个制作精美的白木箱,放在孙百里的面前。

孙百里轻轻打开箱盖,露出一块鲜艳的红绸布,掀开之后,一支崭新的步枪出现在他的面前!孙百里抓起步枪,随手掂量掂量,然后仔细打量枪体的结构。这种步枪的长度在120厘米左右,重量在四公斤上下,口径为7.92毫米,标尺的射程是2000米,从这些特征来看和德国M1924.92毫米毛瑟步骑枪极为相似。但是孙百里知道,中央军早在1935年底就开始大批量仿制这种步枪,并且命名为‘中正式’步枪,军工部门既然能把它称为新式武器,肯定有不同寻常的地方。他仔细一看,发现这种步枪的弹药装填方式是下装式,而中正式步枪却是上填式,弹匣的容量也变大了。

孙百里正准备对步枪进行深入观察的时候,黄镇走上前来,递给他一个装满子弹的弹匣,说道:“军长,这是蔡思强和几个犹太技术人员设计的半自动步枪,枪身全长为1200毫米,重4.12公斤,标尺射程为2000米,有效射程为800米,口径为7.92毫米,由两个10发的弹匣供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