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 十九路军战记 > 十九路军战记目录

第五十四章 两广事变(上)(1 / 4)

上一章目 录

处理完货轮事件,孙百里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从来没有指示如何处理被俘虏的日本人,也没有提到如何应付日本政府的调查!难道说政府已经决定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了?孙百里不由自主开始联系国内形势推测政策是否真的发生改变。

南京政府利用追剿红军的机会,将其军事、政治势力伸进西南地方实力派控制的贵州、云南、四川等省,经过两年时间的经营,已经完全把上述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相当于在西南建立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而对于西北边陲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由于地处遥远,鞭长莫及,国民政府及蒋介石则采用封官许愿、财政拨款等手段,使这些地区的地方实力派通电归附中央。这样一来,国民政府基本上达到了除沦陷区以外的全国的统一。

红军虽然成功地从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当中顺利脱身,但是到达陕北的时候已经锐减到两万余人,这里土地贫瘠,人烟稀少,很难再度积蓄力量。另外,东北军和西北军在国民政府的压力下,不断向红军发动攻势,使其疲于应付,没有机会创立新的根据地。

日本人通过巧取豪夺的手段取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权后,忙于消化吸收,不断扩大其华北驻屯军的规模,并将过去每年的轮换制改为永驻制,同时在塘沽、滦县、山海关、秦皇岛等各战略要点分兵驻守。随后,为了摸清楚中国华北驻军的部署情况,连续派出高级将校参谋人员,以所谓“旅行”、“视察”为名,深入到华北、华中等各重要城市进行战略性侦察,积极为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直接的军事行动反而减少了。

而蒋介石的中央军则利用这难得的和平时间,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大力参与下,利用德国制造的先进武器装备,整编军队,加紧修筑国防工事。为防止日军从长江口登陆,由张治中主持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修筑了吴江到福山、无锡到江阴、乍浦到嘉兴三道国防工事,同时还修建了鲁、豫、苏、浙等地的国防工事。为了改变落后的交通状况,提高战略物资的运输速度,国民政府在三五、三六年间先后修建了苏嘉铁路、粤汉铁路,浙赣铁路、沪杭甬铁路、同蒲铁路,把陇海铁路延伸至宝鸡,湘桂铁路也开始动工。

孙百里从大量的事实推断出:国民政府已经彻底改变对日妥协退让的作法,代之以强硬的姿态!因为日本已经威胁到蒋介石统治的心脏地带——长江中下游,国民政府已经无路可退了!这样一来,勾结日本的两广就变成插在中国背后的一根毒刺,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予以拔除!

想到这里,孙百里立刻拿起笔来,准备草拟电文,命令各部迅速向闽粤边境地带集结。可是他忽然想到,十九路军原本是广东的子弟兵,现在虽然粤籍士兵已经不占多数,但是绝大多数的指挥官都是广东人,他们会同意和自己的同乡开战吗?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整整想了半个小时,才重新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笔,写下另外一道命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