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 十九路军战记 > 十九路军战记目录

第五十章 开办银行(1 / 4)

上一章目 录

视察完兵工厂,孙百里和军部的随行人员继续余下的行程,把蔡思强留在火炮分厂担任技术翻译。临行前,孙百里特意嘱咐黄镇要对蔡思强多加关心,争取尽快把他培养成独当一面的领导。

清流的钨砂矿是德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项目,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人员,都是最好的,再加上福建省政府的全力协助,进展一直比较顺利。孙百里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后,又顺路拜访钨砂部队的两位指挥官,鲁大海和杨英杰,希望借机说服杨英杰到政府任职。然而,杨英杰和在福州时的态度一样,坚决不同意。倒是鲁大海有点不安分守己的样子,显然在山沟里闷坏了,孙百里悄悄记在心上,不露声色地告辞离开。

孙百里回到福州的第一件事联络德国大使馆的克劳茨,询问德国政府对中国政府接收犹太人的态度,克劳茨非常明确地答复他,德国政府对此并不在意。摸清了德国政府的态度,孙百里决定接收犹太人入境,为了不给财政增加太大的压力,他嘱咐蔡思强要告诉犹太自同学,福建最多只能接收五千人,除非有相当数量的财产作担保。

一九三六年四月中旬,两百多名犹太人在蔡思强的同学带领下抵达福州。为了不刺|激德国政府,除了特意从龙岩赶来的蔡思强外,仅仅安排一名省政府的普通官员负责安置工作,孙百里和杜周南都没有出面。

这批犹太人基本上都是熟练的技术工人,是蔡思强的同学根据福建政府的要求特意挑选出来的,并且大都没有携带家小,显然带有探路的性质。

在福州稍事休息后,犹太人全部到龙岩的兵工厂工作。为了表明政府的重视,这些犹太人的工资是中国工人的两倍,并且不用住在厂区,和德国工程师一样住在龙岩市区,每天由班车接送上下班。开始,孙百里还担心德国工程师会反对和犹太人一起工作,没想到的是,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由此看来并不是每个德国人都支持纳粹党的种族政策。有了这批生力军的加入,兵工厂很快走上正轨,产量开始迅速攀升,月产步枪3000枝,捷克式轻机枪400挺,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90挺,迫击炮弹10000发,手榴弹10万枚,子弹50万发,炸药100吨。同时,火炮厂也终于生产出二十门迫击炮,其他各种口径的火炮有望在三个月之内开始投产。

解决整编军队中的最棘手问题,孙百里非常高兴,对犹太人也变得更加大方起来,分别在泉州、漳州、厦门、福州等沿海城市划出指定的区域给犹太人居住。消息传回德国后,犹太人纷至沓来,由于此时德国政府的犹太人政策相对比较宽松,依然允许犹太人携带财产离开,使大批资金跟随着移民涌入福建。到三六年底的时候,抵闽的犹太人总数已经达到六千余人,远远超过了预定的数量。犹太人不愧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很快就融入福建的社会当中,发挥自己经商的天赋,大规模进入工商业。

在第二批抵闽的犹太人当中有一个叫罗斯柴尔德的银行家,他经过周密的调查后发现,福建省居然没有自己的银行,在这里经营的基本上都是中央政府开办的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几家外资银行。罗斯柴尔德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所蕴藏的巨大机会,连忙到省政府拜会杜周南,希望能够和政府合资开办银行。杜周南知道事关重大,自己肯定做不了主,就带着银行家来找孙百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