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帝国再起

白军皇

> 大汉之帝国再起 > 大汉之帝国再起目录

第二百三十四章 帝国之鞭(1 / 4)

上一章目 录

帝国,三韩郡,帝国北冰洋舰队第三分舰队常驻港口,来自幽州,青州和徐州等地的运输船队将一车车的铁矿,铜矿运上了船,自从赵云带兵打下三韩后,发现三韩对帝国军的抵抗并不强后,便直接向枢密院递交了吞并三韩置郡的奏章,然后在昭武七年被正式批准,不过此时整个三韩已经损失了超过四成的青壮人口,现在辽东地区的奴工队伍便是以三韩人为主,而原本的那些游牧民族奴隶则因为表现良好,获释成为平民,不过他们大多数都被送往了帝国的南方,去开垦新土地,而这样做也是内阁省在听了刘宏的建议后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辽东地区对帝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地区之一,那些游牧民族必须大量迁走,从内地迁入汉人以保证整个辽东完全汉化,其次对于那些游牧民族,让他们继续生活在适宜放牧的地区,要改变他们的某些习俗比较缓慢,而将他们迁到适宜耕种的帝国南方,只需要二十年他们就会被彻底汉化。

整个帝国北方边境地区,除了南匈奴,乌桓以外,其他游牧民族大多数都被如此安排,而南匈奴和乌桓,也只是一部分汉化比较深的人继续留在了并州,幽州等地,从事畜牧业的生产。而曾经为祸帝国数百年的草原边患在这几年彻底消除了,自从帝国军沿长城防线进行封锁和主动进攻的策略以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中的大部都被收服,剩下的则远走极北之地,从昭武四年开始,草原的气候便越趋寒冷,对刘宏来说,他自然知道这是二世纪末长达十余年的欧亚草原气候异常,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因为帝国的崩溃,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作为北方政权的雇佣军而进入河北等地,但是现在他提前用武力彻底征服了这些游牧民族,同时利用长城这一屏障,迫使草原上剩余的游牧民族提前向西迁移。

在昭武四年到昭武七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长城防线的帝国军做的最多的时期便是拒绝那些请求内附的游牧民族,同时将枢密院下拨的西行简陋地图给那些游牧民族,告诉他们往西面走就可以活命,从而使得原本被西方世界称为上帝之鞭的东方蛮族入侵提早了数百年。

对于内阁省来说,太多的游牧民族奴隶并不符合帝国在北方的利益,相对来说,他们更愿意从三韩,高句丽这些农耕国家获取奴隶,因此那些草原上剩余的游牧民族最后只能带着从帝国军手中得到的简陋地图,踏上向西迁移的路途,他们中的一些小部落甚至被帝国军进行统合,有帝国军的将官指挥。

一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驻守长城防线的帝国军士兵,各级军官和参谋成为了这支特别的‘联军’的一员,他们将被归入阵亡名单,没人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又将止步于何处,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支在枢密院绝密档案内被称为‘帝国之鞭’的军队,如果他们最终失败,那么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牺牲,也得不到他们应得的光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