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尽处

酒徒

> 烽烟尽处 > 烽烟尽处目录

第二章 流光(4)(1 / 6)

上一章目 录

“能不能给我看看你们小组的其他部分作业?!”紧盯着张松龄小组的火炮运用方案看了一会儿,大队长陈辉抬起头,用商量地口吻要求。

“行!”张松龄很干脆地打开书包,从里边掏出一大本装订整齐的草纸,“都在上面了!你可以带回去看,明天早晨上政治课时还我!”

“我就在这儿看!”大队长陈辉迫不及待地将草纸本儿接过来,然后又迅速打开自己的书包,“我们小组的全部指挥方案都在这里。你们要是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拿去参考!”

“好!”张松龄也不客气,抓起陈辉的书包,从里边掏出一叠叠写满字迹的草纸。周围的组员们也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将几叠草纸瓜分干净。借着傍晚粉红色日光,认认真真地翻看了起来。

凡是进入第一、第二两个军事大队深造的学员,通常都来自对日作战的前线。或者为八路军的基层干部,或者为某支游击队的指挥核心。单独拉出任何一个人,对战斗指挥都不会陌生。大伙对着两个小组的作战方案仔细琢磨,很快就发现了更多的差别。有些地方,甚至采用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办法,充分体现出了两个小组对战争艺术理解的不同。

非但在炮兵的运用方面,陈辉所在小组和张松龄所在小组,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案。在,两个小组在进攻组织,火力分配、士兵配合等细节上,区别也非常明显。但是从整体上说,陈辉小组的指挥方案从里到外都透着一个“猛”字,非常讲究近战、快攻,又狠又急,一出手就雷霆万钧。而张松龄所在小组制定的指挥方案,却充分强调一个“精”字,每个细节都经过反复计算,各个细节环环相扣。发动起来后虽然不会立刻要对手的命,但一记记杀招连环施展开来,却宛若水银泻地般流畅。让对手根本无暇破解,只能一步步被逼入绝境。

“这个……”大队长陈辉越看越惊诧,指着其中某一处细节,虚心地请教,“你们组对各种进攻火力的配合,要求是不是太高了点儿?这边炮击刚刚结束,那边轻机枪和掷弹筒就要求运动到位,迅速对地方形成火力压制。同时担任掩护任务的几个小组还得定点清除顽固目标,为强攻小组创造条件。而强攻小组只负责选取路线迅速推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