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三百六十九章 信心的来源(1 / 3)

上一章目 录

信心,不光是印度人有,南洋联邦也有,而且是必胜的信心。这种必胜的信心不象印度人是基于错误的判断,而是综合了各个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

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在战争中掌握正确的情报是取得胜利的前提,而不使敌方获得真实情报也是至关重要的。每场战争前,参战双方的侦察与反侦察就已经展开,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战场的较量,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智力竞赛。“非上智不能用间”的话,正是对这种较量的精辟概括。

借助于美国侦察卫星的情报,巴军和援巴军已经掌握了印军在西巴边境地带的兵力布署情况,这是总兵力弱于对方而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说到侦察卫星,从一九六二年美国发射第一颗侦察卫星开始,到六九年发射多星定位制电子侦察卫星,不得不说美国在这方面大大领先于苏联。而在原来的历史上,美国也在一九七一年印巴战争、一九七三年中东战争、一九八五年英阿马岛战争和持续十年的两伊战争中,曾利用电子侦察卫星给友方国家提供军事情报。其中七三年中东战争的转折点便是美国侦察卫星发现了埃及两个军之间结合部的虚弱,才使以色列转败为胜的。

而苏联侦察卫星可能是性能上的原因,虽然数量也不少,但在历史上却乏善可陈。也正是缺乏这有力的侦察手段,对于印军来说,情报系统的差劲表现,最后令他们饮恨西巴。

侦察卫星的助力还只是取胜的一个方面,南洋联邦援巴兵团的重要倚仗还是空军,而联合空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想要以质取胜,也作了充分而细致的准备。而美国在关键时候提供的数据,令南洋联邦空军的胜算又提高了几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