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二百七十三章 以势逼人和国穷志短(1 / 4)

上一章目 录

在北越军队中有两个大将,一个是指挥了奠边府战役的武元甲,一个便是在军中仅次于武元甲的阮志清。两个人都是军人,但关系相当恶劣,原因是两人对越南的军事前途看法根本不同。阮大将的基本主张就是在南越农村打持久战,消耗敌人,而武大将在参观了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后,对苏军是推崇备至,武的观点就是最大程度利用外国援助,积极发展重武器,学习苏联搞机械化部队,而阮大将则认为越南没有经济实力高大兵团作战。

在政治立场上,武元甲相对温和,而阮志清则是相当左的,并且对中国的游击战十分推崇,对毛泽东更是崇拜已极。他曾经仔细研究过中国红军时期和八路军时期的战略战术,对“农村包围城市”十分推崇,他认为,越南和中国在人文和地理上相通的地方很多,中国经验越南必须借鉴,南越的解放,必须是建立在“持久战”,长期的对敌人的消耗上。

阮大将的观点,与黎笋很相近,虽然阮大将的亲中倾向令黎笋很不爽,因为他一直对中国在《日内瓦协议》签订时,逼迫越共接受越南南北分治耿耿于怀。但在党内斗争中,黎笋还是将阮志清拉进了自己的阵营,并提拔了相当多的南方干部,以排挤武元甲等人。

阮志清的阵亡,使黎笋失去了一根支柱,北越的惨重损失和危急的形势也使来自党内的反对声音强烈起来。武元甲等人开始攻击黎笋的激进做法,而来自中苏的斡旋也使黎笋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再说胡志明这个人,作为越共的精神领袖,他的民主思想还是比较浓烈的,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他虽然知道要依靠暴力来到目标,但是,他并不是崇尚暴力。这与黎笋等人的狂热还是不同的,面对联军的猛烈打击,北越遭到的空前损失,令他现在对越共的领导班子很不满意,但是,他又不想学苏联那样采用激烈的手段,迫使他的第一副手黎笋交权。

实质的变化出现在中苏的斡旋过程中,中国方面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联军目前在北纬十七度线的攻势只是压迫和吸引性质,如果北越态度依旧强硬,联军将在北纬十七度线以北实施登陆作战,一举将集结于北纬十七度线的北越军包围歼灭。

仿佛为了证实这个说法的可能性,越南王国和南洋联邦的军舰突然出现在海防港,对港口实施了持续三小时的炮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