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二百三十一章 无题(1 / 3)

上一章目 录

一个合格的国家领导人应该是现实主义者,而不应该是理想主义者。因为国家和民众的信任不可滥用,更不可以轻易把国家和民众用来当作实现个人理想的试验品。

一九五八年,新中国的大跃进全面发动,喊着赶美超英口号的人们结成了人民公社,集体性的宁可饿着肚子也要砸了锅大炼钢铁。“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鼓舞着时代的每一个人,生产的目的仿佛不再是产品,而就是生产本身。

中国“大跃进”运动的提出,受到苏联“赶超美国”口号的影响。1957年11月,赫鲁晓夫在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十五年内赶超美国的口号,说:“我们的计划工作人员的计算表明,在各种最重要的产品产量方面,苏联在今后十五年年内不仅能够赶上并且能够超过美国”。同时还宣称:“我们有一切根据宣布共产主义已经不是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了。”

当时,正在苏联进行国事访问的毛泽东,也不甘落后,先后两次会见英国共产党领导人波立特和高兰,向他们调查英国的钢产量和发展前景,并于11月18日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提出中国在十五年内赶上英国的宏伟目标。他说:“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十五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1958年五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苦干三年,基本改变面貌”等口号。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在中国开展起来。

“我们向来不为自己的政治私利而对别国大加挞伐,我们也很少教训别人,因为我们也不喜欢别人来教训我们自己。”黄历微皱着眉头把文件合起来,对钟可萍说道:“批评和指责是没有用处的,依着他们的性格,反倒会引起适得其反的作用。既然我们目前无法改变什么,那就什么也不要表示,沉默是最好的办法。”

“我当然没有要批语和指责的意思,只不过看着感到不舒服而已。”钟可萍解释道。

黄历垂下眼睑,低沉地说道:“以国家和国民利益为重,我送给你这几个字,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民众就会接受你,受戴你,拥护你。其他的,你要学会淡然处之。这种让人看了不舒服的事情以后会有很多,各个国家都有,但我们无能为力,这是事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