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一百八十三章 暗涛起伏(1 / 4)

上一章目 录

河北的人们对于燕赵地方戏曲格外情有独钟,尽管没有梆子戏台上的角儿的深厚功底,唱不出家乡戏高亢明亮的悲腔长调,可是浸染多年,每人随口也能哼唱上几句,自我感觉挺美。在物质极度缺乏的时代,文化生活似乎远远胜于温饱的需求。喜庆节日、庙会、赶集,都少不了“唱大戏”的热闹情景。

庆梨园演的是传统的《大登殿》,逢年过节,《大登殿》是少不了的一出戏。在描写唐代民工薛平贵从盲流到皇帝的传奇一生的长篇连续剧《红鬃烈马》中,《大登殿》扮演着大结局的重要角色。好人个个得道,坏人个个倒霉,端的是喜气洋洋。王宝钏在寒窑中苦苦捱过的十八年,有了这么一个安定祥和的结尾,也变得云淡风轻,成了花开富贵图中一笔无足轻重的点染。

戏很俗套,演员的服装也并不很好,但女主角的表演还是很出彩,水袖一抖,眉梢眼角亮晶晶,似泪似笑:“寒窑里受罪十八秋,等着等着我就做了皇后!”博得很多男人的热烈掌声。

“嘿嘿,有意思。”黄历虽然不太喜欢,可也看出了个大概,他侧头对坐在身边的程盈秋调侃道:“你看看人家,啊,两个女人虚怀的若谷,高风的亮节,醍醐灌顶,天花灿烂,和平相处共侍一夫,你,得跟人家好好学学。”

“切,你甭做美梦,这戏得改。”程盈秋撇了撇嘴,用凌厉的眼神让黄历有些心里没底。

“怎么改?”黄历奇怪地问道:“改完了,还有人看嘛?”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有这种歌颂封建夫妻关系的戏。”程盈秋很是不满地说道:“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戏剧不仅要给战士们演,还要给老百姓演,要唤起抗日的斗志,要唤起不屈的反抗,这才是好戏。别学王宝钏,傻了吧唧的在破窑里忍了十八年。要让大家都知道,好日子是自己争取来的,可不是靠忍耐得来的。”

“有道理,很有道理。”沈栋突然在旁边插嘴赞同道:“这个大团圆的结局确实有些牵强附会,搞不懂两个女人一开始是水火不容,怎么会一下子就变得虚怀若谷,共侍一夫,不好,很不好,一夫一妻才是社会的进步吗!”

“本来还想让你帮着训练,可你竟然还敢有贼心,可不能给你制造机会。”程盈秋斜着眼睛瞥着黄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