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一百二十三章 要官儿做(1 / 4)

上一章目 录

对于实力的认识,赵维光与黄历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赵维光的依据是人数、武器,黄历更注重于人的素质,这也是北平抗团的经验,不盲目扩大,加入前要严格考察,加入后要经过训练。战争哪会不死人,可有的队伍越打越强,有的队伍却由强变弱,甚至逐渐消亡。这里面有指挥上的问题,也有队伍运作上的弊病。

而赵维光的游击队在这两方面都有毛病,首先,赵维光等游击队的干部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半路出家,只能是在实践中慢慢学习,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犯了正面作战的错误,以至于损失过大;其次,对于军队的训练不够重视,当然,这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多数军队的弊病,由于子弹缺乏,新兵往往只打两三发实弹,便要上战场了。训练的不足,也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伤亡远远大于日军的重要原因。

“游击队最强的时候,有五、六百人枪,土匪和游杂武装都不敢轻易招惹我们。可经过鬼子的扫荡围剿,游击队伤亡很大,虽然补充了一些,但战斗力大大下降,那些混蛋们现在又开始蠢蠢欲动了。”白春国皱着眉头,接着赵维光的话忿忿地说道。

黄历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兵贵精而不贵多,以人枪数量来评价部队的实力,恐怕并不准确。而且,恕我直言,游击队的运作似乎并没有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打过仗后,需要的恢复时间太长了。”

赵维光沉默下来,半晌才点了点头,说道:“我们都不是军事专才,拉起游击队,也是赶鸭子上架。陈先生说得对,游击队的运作确实有问题,还请陈先生不吝赐教,多多帮助才是。”

黄历淡淡地笑着,却不置可否。程盈秋有些着急,在他身后轻轻捅了一下。

赵维光和白春国对视了一眼,都明白了黄历为何这种态度,很简单,他在要权力。

没错,黄历确实有这种想法,他是带着计划,而要实施计划,就要在游击队里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定的权力,让他只当一个智囊型的谋士,那不行。

“陈先生的意思我明白,要尽展胸中抱负,就得有发号施令的权力。”赵维光笑着说道:“我不是那种恋栈权力的野心家,而且这游击队长的职位也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要陈先生有更好的办法,使游击队能够发展壮大,我立刻把这位置让出来,去当一个不用操心的大头兵。”

“呵呵,赵队长这话说得,好象我此来便是要鸠占鹊巢,争权夺利。”黄历笑着站起身,对赵维光说道:“不过,我确实有一个计划,如果赵队长觉得对游击队有利,那便给我个名义,让我去放手实施。如果觉得不好,那也没什么,我们还是共同抗日的兄弟,联合抗日的宗旨不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