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四百零四章 在危机中前进(1 / 3)

上一章目 录

任何一个危机的爆发都有其前因后果,甚至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石油危机也是如此,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而中东战争,只是一条促使爆发的导火索而已。

从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七三年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被七大垄断公司人为地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约一点八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经过OPEC的斗争,到一九七三年才上升到约三美元一桶。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价格过低很不满。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以巴战争的失利,使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同时也就迁怒于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来教训西方大国。八月九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三美元,到一九七四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十二美元,提价四倍。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了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在持续三年的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1975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德国为-1.35%,日本为-3.25%,而南洋联邦虽然同比下降,但却保持了4%的正增长率,为世界各国所瞩目,纷纷研究南洋联邦的应变措施,却发现想依此而行已经为时已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