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三百五十四章 崛起的身影(1 / 4)

上一章目 录

对于朴正熙的专制和独裁,黄历有着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是一分为二的,既表示一定的赞同,又对其中的某些做法表示批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很多现实并没有被西方世界的政治家所理解,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之所以未能从理论上说服批评他们国家的西方舆论界,是因为发达的西方国家难以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方面所承受的巨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控制政治是为了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对大国来说却无所谓。

韩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一种朝忧夕虑的境地,经济发展必须以政治稳定作为充分的保障,内乱常常把国家搅得不得安宁,不稳定的政治将给已经取得的经济成果造成严重的威胁,从而阻碍国家的发展。

所以,对于朴正熙起初采取的集权专制,黄历并没有太大的反感,在南洋联邦的建国初期,他也采取了这种方式,只是更巧妙更隐蔽而已。而且,朴正熙对发展经济的策略是正确的,这是韩国人的幸运,不致被剥夺自由,又失去经济上的改善。

但朴正熙却在韩国经济大有起色的成绩面前野心空前膨胀,总统也没有能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考虑怎样把总统一辈子当下去,“终身总统”这四个字强烈地吸引着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的古话仔细研究起来,确实是回味无穷。朴正熙以发展了韩国的经济而居功自傲,野心无止境。但也正是韩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他的“终身总统”之路制造了巨大的障碍。

当人们把自由的概念等同于充足的面包的时候,是不会关心国家的政治活动的。但韩国的经济发展,政府扫除文盲运动的成功,使得朴正熙用符合韩国国情的幌子来随心所欲地解释民主,遭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他想无限期地拖延民主化进程也面临着在野党越来越猛烈的抨击和挑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