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二百六十六章 柬埔寨的转变(1 / 3)

上一章目 录

保留王国的称号,以及对国王名义上的拥护,在老挝和柬埔寨这样刚从封建社会向新社会过渡的国家是最合适的道路,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民众的反对,这一点同越南王国是很相似的。

美国在老挝搞的这一套为黄历所鄙视,在对待柬埔寨的问题上,他施加了影响,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

六零年三月,柬埔寨苏拉玛里特国王去世,在王位空缺的情况下,西哈努克亲王就任新设的“国家元首”之职,成为柬埔寨的最高政治领袖。黄历以总统的名义发出贺电,并派钟可萍率团前往祝贺。

在法国殖民势力进入中南半岛之前,柬埔寨曾长时间受到当时越南王国的压迫,故而对越南抱有很强烈的对抗意识。四五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西哈努克一方面宣布柬埔寨独立,一方面又出于对越南入侵的恐惧,认可了法军的重新回归。法国人退出印度支那后,时任柬埔寨首相的西哈努克在外交上严守中立,在当时冷战愈演愈烈的国际情势下,柬埔寨也得以同时获得东西两阵营的经济援助,并在邻国越南和老挝都陷入内战时,独善其身式地维持了国内的稳定。但在柬埔寨的北越势力一直让西哈努克感到不快,又害怕国小力弱不能独力抵挡北越,只好暂且装聋作哑,保持沉默。

而随着越南王国在南洋联邦和美国的扶持下,政权越来越稳固,特别是针对柬境内的南方解放阵线的突袭打击后,西哈努克的政治倾向渐渐发生了改变。如果说历史上他采取中立偏左的外交政策,对柬埔寨境内的越共补给基地以及“胡志明小道”都采取默认态度,被认为是同情北越的亲共主义者。倒不如说是他出于弱国的恐惧,所采取的墙头草似的无奈之举。

现在的柬埔寨,是绝不允许共产党组织存在的,即便是在历史上,西哈努克对红色高棉的态度也是敌视和打压的。南洋联邦伸出的橄榄枝,以及在中南半岛日益扩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影响下,西哈努克对北越的恐惧在逐渐消除。已经开始考虑是否要加入亚共体,以驱逐柬境内的北越势力,在亚共体的武力保障下,使柬埔寨摆脱北越的威胁,获得实实在在的独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