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苏(四)(1 / 4)

上一章目 录

在当时的苏共中央委员会中,勃列日涅夫是被公认为能力较弱的人,对谁都构不成威胁。他本人也曾多次“谦虚”地表示过:自己没有领袖的才能,更没有那样的野心。因此,在险象环生的权力场中,勃列日涅夫反倒躲过了无数灾祸。

若要评选史上最搞笑的国家首脑,勃列日涅夫当仁不让。由于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知识贫乏,曾闹出许多笑话来。他在和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私下会晤,照本宣科,念着为他准备的稿子,当念到划去的段落时,竟转过头去问翻译:“我还要往下念吗?”又有一次,勃列日涅夫到阿塞拜疆视察,在阿塞拜疆党员大会上致祝贺词。他拿错了别人为他准备的另一份讲话稿念了起来,居然没有发觉由于他的讲话与大会毫不相干,台下听众骚动起来,秘书连忙替他换了一份讲稿,他这才明白念错了稿子。

赫鲁晓夫下台后,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为争夺大位陷入僵持,为避免两败俱伤,只好暂时推举勃氏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许多人眼中,勃氏不过是个过渡性人物。每当政治局开会讨论重大问题时,勃氏的许多提议经常被否决,本人也多次受到其他成员的批评。

为了自己的“威信”,勃列日涅夫甚至不惜向同僚们乞求说:“领导人需要威信,你们帮帮忙吧”他还曾要求同事:当自己在群众大会上讲话讲到某一处时,请带头站起来鼓掌,以带动群众喝彩。然而就是这个看似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却在几年内不动声色地剪除了谢列平等人的党羽,牢牢坐稳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大位。

这与赫鲁晓夫当年被同僚篾称为“土豆政客”,却又把贝利亚、莫洛托夫等巨头一一搞掉的过程何其相似。都说历史不能重演,但相似的事件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胜利之后的麻痹大意在什么时候都是存在的,赫鲁晓夫打倒了强大的对手,自以为已经控制了大局,在巩固自己的权力方面放松了警惕。他不象斯大林那样,杀掉自己怀疑的对手,但也不应该容忍可能的敌手留在能威胁他的位置上。或许是勃烈日涅夫的表演过于逼真,或许是赫鲁晓夫过于自信,使他还没有看到自己的改革成果时便黯然“退休”了。

黄历脸上带着笑容离开向他敬酒的勃列日涅夫,后背却透出寒意。真小人好对付,怕就怕这种伪君子,防不胜防,防不胜防啊和这个谦恭、低调的阴险家伙比,现在张扬、粗鲁的赫鲁晓夫简直可爱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