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六十六章 大反攻(二)(1 / 7)

上一章目 录

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可能是很聪明的选择。

但在军事上,却难以象吟诗作对那样轻松自在,也绝不是将《孙子兵法》、《战争论》等军事巨著倒背如流,便能成为世之名将。运用之妙,在于一心。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在于灵活应变,照搬照套,只会落得纸上谈兵的赵括一般的下场。

越岛作战是一个创新,但也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武器系统的发展,因为有了飞机,有了航空母舰,有了登陆艇,有了庞大的后勤能力,才使其能成为现实。而这种纯海军的战术,能否应用在陆军身上呢?

迫于兵力不足,川口清健未尝不想将各地日军全部撤回,在坤甸这个西婆罗洲唯一的港口进行最后坚守。但机动兵团被围,及早的收缩,会陷机动兵团于更深的包围之中。而藤原的电报让他产生了错觉,认为解救机动兵团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目标。这也是日本军队的一个通病,轻易不发出那种面临末日的哀叹,乞求援兵的悲号。即便是形势不利,也要在电报中体现出武士道雄赳赳的无敌精神。

逐城拒守,消耗并迟滞铁血青年军前进的脚步,争取时间解救机动兵团,然后再全面收缩,坚守坤甸,等待援军。这便是川口清健的战略安排。

日本鬼子凭借工事顽强抵抗的战术,连美国佬都吃了苦头,依靠铁血青年军的装备水平,想逐城攻击,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耽搁更长的时间。

而铁血青年军发动战役的目的显然并不在此,从战略利益来说,将日军封闭在孤立地区,最后再加以各个歼灭更为有利。所以,黄历等人的目光早已经盯在了坤甸上。

“丛林之狐选择的方向是丛林和沼泽,那是一个迷宫,是否能顺利到达,我也有疑虑。”黄历将烟头扔在地上,踩了一脚,皱着眉头望着前面的小河,“即使有指南针,也可能迷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