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之抗日

六指君

> 异时空之抗日 > 异时空之抗日目录

第二百六十章 礼物(1 / 10)

上一章目 录

【时代背景】

民国三十二年元旦过后(一九四三年),《中美平等新约》在华盛顿签字、《中英平等新约》在重庆签字,美英两国正式宣布废除在中国的特权,即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以来英美历次与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所享有的特权。

中美、中英新约公布之后,无论是在陪都重庆,还是在抗战前哨的延安,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

在“平等条约”签约的第二天,蒋介石发表《告全中国军民书》,声称从此中国已经是完全独立的、与英美苏“平等的世界强国”了,并要求全国军民奋发图强,完全服从国民党的一党领导;

《中央日报》以“平等、自由的光明灯塔”为题发表社论,强调了国民党的“英明”,蒋介石的“伟大”;

三青团发表《告全国青年书》称:“感戴领袖,永矢忠贞。”

国民政府一些人也都按“感戴领袖”的这一基调,把庆祝活动变成了对国民党及蒋介石的无限吹捧。

无庸置疑,新约的签定,特权的废除,是中国人民近一个世纪以来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换来的。但是,英美宣布废除的特权,都还在日本人手里,对于中国人民而言,还不是实际得到的东西,更何况香港九龙的主权问题,在条约中根本没有提及。

所以,国民政府利用这一件事为它的政治服务还为时过早,更何况,废约的成功,恰如中国共产党所指出的那样,“是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人民惟有人民,乃是这一光荣史诗的作者”。

※※※

新年伊始,从延安来的知识青年四百余人,分批陆续进入绥远。

凡是知识化、年轻化的部队,都有一个特点——接受能力强、素质高,能够迅速提升战斗意志和战术能力!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刘云制定了培养下级技术骨干的长期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