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之抗日

六指君

> 异时空之抗日 > 异时空之抗日目录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力推荐(1 / 8)

上一章目 录

绥南的随营军校开张后,没多久刘云就从军队和地方上的青年知识分子中,选拔出了十几个思想合格、品质优良、积极进步的青年进入军校,准备把他们培养成高级军事干部,以解决部队中所急需的政工人员、团部和司令部的机要员和参谋人员。

这些有文化的见习干部在军校中,被那些依靠战功进入军校的干部称呼为“文化干部”,而那些依靠战功进入军校的老大粗、战斗骨干,则被“文化干部”被称呼为“拼命干部”。

和那些一起上课、直接从部队中挑选出来的“拼命干部”不同(多半没什么文化),这些“文化见习干部”除了接受普通军事教育以外,刘云还给他们讲解了二战中的新式战术。

“抗大”军校。

刘云手里拿着一根教鞭,在黑板上拍了一下,讲解道:“飞机依靠浮力才能升起来……”

“请问司令员。”一个年轻的学员站起来(“拼命干部”),摸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空气中的浮力在什么地方?”

“哦!”刘云笑了笑,解释道:“空气中的气体无处不在,只是你没有办法感觉到他而已!飞机能够在空中飞,和船能够在水里游是一样的!”说完,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简略图,将阻力、动力、摩擦力等一一用简单的图表示出来。

文化方面的差异在这里完全体现出来,那些知识学子对于空气动力学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而这些没读过多少书的老大粗们则是满脸疑惑!

为了不让“老大粗”们把飞机当成“神鸟”,刘云只好从头给他们讲解飞机能够飞的原理,虽然这样很麻烦,但是这帮年轻的部队干部们几乎没有一个不愿意听的。

“现代战争中,武器并不仅仅是你们手中的步枪……”刘云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个“拼命干部”就忍不住插嘴道:“有大炮、战车、飞机的立体作战!”

这个时候,德国的“闪电战”摧枯拉朽地向苏联纵深发展,对于德国纳粹运用的战术,就成了军校内干部战士们感兴趣的东西。当初刘云给这帮学员们讲解“闪电战”的时候,因为刘云和所有人一样,并没有见到过“闪电战”,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刘云是在“瞎掰”,但是随后在刘云严密的“推断”下,又不得不为之折服。

坐在角落内旁听的教导营营长杨先问拿着钢笔做着记录,其字迹难看而潦草,有时候跟不上刘云的节奏、或者遇到不会写的生字,就在笔记本上用“O(圆圈)”代替。

对于“联合作战、立体攻击”,杨先问还是知道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