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的死亡笔记

寒山斜竹

> 法医的死亡笔记 > 法医的死亡笔记目录

第六十九章 矿洞里的白骨(三)(1 / 3)

上一章目 录

“如果是这样,凶手的动机是什么?图财?性侵害?仇杀?”

“可以排除性侵害。”我说,“死者皮带完好,未被解开过!是否图财或者仇杀,现在言之过早。”

“从现有的情况分析,能不能确定致死的原因?”

“还不好说。颅骨没找到,损伤情况不明。我们把骨胳拼接了一下,没有缺少其他部份,除了颈部椎骨有砍切痕迹外,没有其他骨损现象。可以肯定的是,死者生前没有遭受过巨大的冲击力。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可以排除发生高坠或撞击后死亡的可能!”

“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死者并非遭受意外的死亡?”潘云继续问道。

“可以这样说。”我想了想,然后回答。

虽然他说得不是很严谨,但事实的确如此,让人想不出有什么否定的理由。

“这样的判断是不是太绝对了?”董建国在旁边有些不放心,“难道没有骨胳损伤,就没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吗?”

“有!”我先肯定了他的质疑,然后反问道:“但死后被人分离头颅的意外,你见过吗?”

董建国哑然。

“死者颈椎有砍切痕迹,是生前还是死后所为?”潘云问。

“断裂面较平滑,切的方式多过砍,必然是死后,至少是失去抵抗的情况下实施的!”我回答。

“现场并没有发现包装尸体的物品,那么死者是怎么被弄到洞里去的?”

“可以看到,死者的衣物已经腐烂,不排除包装物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最后消失在了流水和淤泥中。”

“看来,是时间和环境夺走了我们很多有价值的证据!”潘云有些无奈。

“凶手把尸体丢弃到这样偏僻的地方,至少给了我们留下这样的信息,他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并且有交通工具。”我说道。

“的确如此,但死者的身份不明,这样的分析意义不大!”潘云说,“总得有一个着手的方向才行。”

“方向在于死者的身份。”我说,“行凶后抛尸,说明凶手与死者有着凡同一般的关联,这种关联能让人轻易与他联系起来,为阻断这种关联,唯有处理好尸体,不让人发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