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最后的卫道者

>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目录

第二十三章 不可调和(1 / 8)

上一章目 录

美国 华盛顿

“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奇怪的死循环,孔子的言论几乎成为他们最高的道德指南,而事实上,孔子所说的一切,也确实是正确并且值得学习的,但如果将他当做唯一正确的道理去执行,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这个国家和民族因为言论的缘故而陷入一个无法前进的循环之中。所有,有些中国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很聪明地选择用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磨砺,让他在互相的文化冲突中,显示出全新的面貌。”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主席站在讲台上,对台下的众多听众侃侃而谈道。

“那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有本书的作者所说的那样,中国需要一直靠外来民族的侵略才能维持新鲜血液的输送呢?”有人在台下立刻举手询问道。

“NONO,这只是某些中国人的个人言论,而绝不代表中国本民族的思维,其实恰恰相反,这本书的作者所谓的结论,更多的只是有利于我们的奴性结论,而我说的,是中国人本身的一种思想潮流,他们认为,真正能磨砺他们民族文化的是对外来文化的兼并和吸收,而这种方式,绝非外族入侵所能给予的,实际上是相反的,是需要中国去侵略外族,才能获得这种文化上的吸收。”主席看着下面的提问者,立刻反驳道。

“这中间有什么区别吗?”提问者疑惑地追问道。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种是主动地选择,一种是被动地接受,侵略别人,对文化的选择采取主动而有力的选择,而被动地接受,则只能无条件地接受侵略者所给与的一切,再通过自己的文化将至解读和同化。”主席简明扼要地回答道,“在历史上,中国的汉朝时期,唐朝时期,都是选择了这种方式,他们有着及其相似的过程,都继承了前朝丰富的遗产,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改换了年号之外,实际上都是前朝的延续,并且以前朝的武力方式,继续着对其他民族文化掠夺式的挑拣,进而延续着民族的中兴。而相反的,中国在遭到外来文化侵略之后,所表现的仅仅只是文化上的同化,无论是元末明初,还是明末清初,甚至是清末民国时期,他们的文化都仅仅只停留在对外来文化的解读上,而绝非对民族兴起和强大提供有力的援助。”主席看着台下众人逐渐由迷茫而转向清晰的眼神,微笑着说完最后一番话。

“那么,主席先生,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中国的战争是绝对不可能停止的,任何妄想苟合的想法都不过是自欺欺人。”一名将军举起手说道,他的话,顿时引来周围众人的侧目。

“不仅仅这么简单,将军阁下,中国人的文化,实际上,是以侵略的方式在与战争同步前进,您难道还没明白吗?战争只是文化侵略的辅助手段,他们在同化外族文化的同时,只留给了这个文化一个证明自己存在的影子,试问在座各位,你们认为,中国年轻人过圣诞节的时候,真的会对所谓的耶稣抱有哪怕一点点的崇敬之情吗?还是仅仅把它当做一个约会的借口和手段?”主席的这番话,顿时让所有人瞬间醒悟过来,“我不得不说,在中国人的文化入侵之后,等待我们的,将是和非洲一般无二的结局——一个说着标准中国话,却对自己民族文化毫无记忆的躯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