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军

wanglong

> 蒙山军 > 蒙山军目录

第十六节 北京会议(1 / 7)

上一章目 录

谜团重重的七月事件虽然被平息,但彰示了临时政府对局势掌控力之弱。在尼韦勒攻势依旧失败后苦撑局势以待美军抵欧的英法两国担心起了俄国。

作战三年,西线抗击德军的主力无疑是法军,尽管英国逐步加大了其陆军的投入,在某些战场和战役中充当了主力,但法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尼韦勒攻势后,法军出现了不稳定的苗头,一些团队公开抗命,拒绝执行作战任务,喊出拒绝战争,要求停战的口号,令英法两国大为惊恐。新任法军总司令贝当将军不得不采取铁腕政策,抓捕、处决了上百名军官,总算控制了形势。但军队高层承认,战争的潜力已被耗干,完全有先于德国倒下去的情势出现。法国总人口远远少于德国,就人力资源一项,法国就远逊对手,而英法在西线的战损比一直高于德军,使得法军已经呈现“撑不下去”的苗头了。

好在美国参战了。

在七月事件爆发后,英法美意四国在伦敦召开了研讨会,重点讨论了俄国问题。根据各方面的情报汇总,俄国局势相当危险,俄军厌战情绪日趋严重,现在别说进攻了,能够保持战线稳定就谢天谢地了。但美国重整军备需要时间,代表威尔逊总统参加会议的国务卿蓝辛说,美军第一支部队投放法国的时间不会早于11月,受限于海运问题,美军集结至足以打破西欧战略均势就更久了,恐怕要等到1918年了。就算美军从11月起每月投放十万人马(这个速度已经很惊人了特别在未肃清德国潜艇的威胁下),也要在明年春季结束后才能集结起一支承担战役规模的大军。

英法的军事领袖们私下对美军的战斗力极为怀疑,一个自南北战争后承平数十年的国家,仓促动员起来的军队能不能打仗真是一个大问号。不过,按照美国的计划,将要动员300万以上的大军,就算这支部队战斗力孱弱,光靠人数也把德国人吓死了。

时间在协约国一方。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就在于平稳熬过这几个月。前提是俄国战线不能出大问题,如果发生俄国退出战争的情况,上百万德军调回西欧,完全有可能在美军到来前翻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