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军

wanglong

> 蒙山军 > 蒙山军目录

第二十二节 扩编与扩张(1 / 6)

上一章目 录

第二次击败官军的进剿,蒙山军进入了新的休整期,也进入一个新发展期。赵家楼、石峁、双楼、秋村以及新占领地区的大批贫苦农民参加了这支朝气蓬勃、纪律严明的新式军队。他们既是冲着蒙山军给的军饷和粮食而来,更是由于蒙山军推出的优待军属和减租免债的政策打动了他们。临近年关,地主债主是肯定要上门讨债的,逼债的程度不同,但参军却可以免受此番苦楚。

被俘的官军出于各种目的只有大约100人加入了蒙山军。龙谦手里有着庞大的战俘队伍,他当然希望这些人都像石大寿张玉林一样死心塌地加入蒙山军,那样部队的战斗力将提升一倍。但龙谦也清楚,现在他没有时间做像在蒙山一样的转化工作,强行吞下去,万一来个战场反水,麻烦可就大了。所以,在研究了战俘们的成分后,蒙山军给出了不同的政策。

第一部分是首次进剿中俘虏的沂州巡防营士卒,这部分人数少,绝大多数都是沂州子弟,战技水平低,算不得职业军人。龙谦承诺他们只要按照蒙山军的指令老实做苦役一个月,便可释放他们。这些人都是农家子弟,干活是不怕的,在蒙山军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后,他们在煤矿和挖渠的工作中都干得很是老实卖力。第二次进剿被粉碎后,龙谦兑现了诺言,给每人发了一两银子,全部释放了。

第二部分是首次进剿战中的武卫军士兵,这部分人数不少,其中还有几十号炮兵。他们不都是山东人,其中有一半是直隶人,尤以天津人居多。龙谦清楚,他们是新军的老底子,是袁世凯武力的基础。龙谦做了分化处理,凡是祖籍山东的,以及炮兵,龙谦给的待遇较好,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比如请炮兵们教授射击和维护技术,承诺在将技术学到手后即可释放。对于那些直隶老兵,政策比较严厉,单独关押,罚做苦力,完不成定额不给吃饭等。龙谦打定主意不放这些人,他们一旦回去,就是官军的骨干。而且,他们在新军中待的时间长,归宿感也强,对于战败,多有不服气者。对于蒙山军的现身说法和诚意招揽,炮兵及山东兵出现了投诚现象,但直隶兵绝大多数都不予理睬,就证明了原先的估计是正确的。

第三批就是第二次战事中俘虏的官军了,蒙山军还没时间做更多的工作,只是初步甄别了军官和俘虏,分处关押。起初那些军官们还以为要枪毙他们呢,又哭又骂的。这也是受了河滩集体枪决事件的影响,后来则安静了。龙谦带宁时俊、叶延冰、王明远等抽空与军官们谈了一次,问他们对打败仗如何看。军官们中最高职务的是青州来的一个队官,姓王,叫王守仁,与明代一位大儒同名。此人操一口唐山话,很不服气,说蒙山军使奸,若是堂堂正正展开兵力对决,绝不是这个样子。龙谦对这位一口天津话的队官所言感到好笑,便细致地讲述了蒙山军的兵力部署。当王队官得知打阻击的只有一个营时,说什么也不相信。他认为当面至少有蒙山军六七百人马,绝非龙谦说的三百来人。龙谦便让将话题交给了王明远,当王队官听了王明远的阵地布置和击溃官军进攻的战术安排时,这位王营官倒是有趣,竟然提出要去看看战场。龙谦答应了他的要求,说抽空可以去现场探讨。

宁时俊等人明白龙谦的意思,他始终将转化俘虏作为一件大事。因为有老四连的榜样在,宁时俊他们也不觉得龙谦是做无用功。不过,宁时俊也罢,王明远也好,连续两次击溃官军,心底都有些骄傲,不大在意能不能招揽这些俘虏兵了。

王队官直言,我瞧你们挺有规矩的,不是一般的响马。一般的响马哪有什么营连建制呀。现在仗你们打赢了,武器钱财你们也搜走了,是不是该放人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