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惊涛

文心虫

> 重生之商海惊涛 > 重生之商海惊涛目录

第九十七章 与虎谋皮(1 / 4)

上一章目 录

1991年印尼商人黄兴飞在香港收购了处于亏损状态的日资上市公司——“红宝石”后,于当年12月将其更名为“香港中国策略投资公司”,简称为“中策”。他是印尼金光集团第二代掌门人,其家族算是印尼第二豪富的家庭。中策公司的股东包括了李嘉诚的和黄集团、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日本伊藤忠商社等重量级财团。

从92年起,“中策”在内地的泉州收购了41家企业,在大连收购了101家企业,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大陆设立了200多家合资企业,总投资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业务包括轮胎制造、啤酒、造纸、医药、机械、电子、食品、通讯、基础建设、化工和一般消费品等行业。

与杨星尽量小心翼翼的选择亏损企业不同,他选择的大部分是行业内有实力和有盈利的企业,当时甚至成为一种“中策现象”被视为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如果不是因为他将这些企业包装后在国外上市,再以十倍甚至三十倍的价钱转让,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赚钱。随之群起而效仿,导致引发了社会上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巨大争议,被国务院紧急喊停,他很可能会被视为改革的风云人物被人们铭记。

当时的观念跟现在不一样,国企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支撑和象征。按照当时的理论,假如国企都被外商收购了,那么必将动摇经济基础,从而影响上层建筑。因此,中央从政治的角度考虑叫停了这样的收购。其实按杨星前世的记忆来看,十几年后这种资本运营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如果当年他按照5到10年的时间慢慢收购,未尝不可以完成目标。只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旧有思想观念的突破需要很大勇气和决心啊!

黄兴飞无意间成为了改革的先行者和牺牲者,这时候,中央派出的调查组正在调查他的收购有没有违规,他有没有收买过地方官员,他大概已经开始心生退意了。前世里他于2000年转让了所有的中策股份,没有一丝对这家他亲手创立公司的眷念,大概也是伤透了心吧!这才是杨星敢大胆和他谈与虎谋皮的心理优势所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