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闪烁

> 巨浪 > 巨浪目录

海上快车——秦级快速战斗支援舰(1 / 4)

上一章目 录

“节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的成功,使帝国海军认识到了补给战舰的重要性。

只是,在战争初期,帝国海军对战斗支援舰的需求并不是太大。当时的主战场在西太平洋,而帝国海军在该地区的基地非常多,舰队往返所需要的时间也仅仅只有几天,或者十来天,随着二十四艘“节气”级逐渐服役,足以满足舰队作战的要求,使帝国海军不用急着开发新的快速战斗支援舰。

最重要的是,战争初期,需要建造的战舰太多了。

不说别的,“皇帝”级与“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就耗费了帝国海军造舰总费用的四成。另外,大批老旧的巡洋舰与驱逐舰等着替换,而新式巡洋舰与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压得海军几乎喘不过气来。为了发动反击,海军还得为陆战队建造登陆舰与运输船(陆战队的运输船不是普通商船,其性能要求比商船高得多)。为了确保获得充足的海外资源,还得建造大量的商船。

反正,在当时的情况下,帝国海军既没有需求,也没有能力建造更多的战斗支援舰。

只是,没有任何人否认快速战斗支援舰的重要性。

在战争初期,最能体现快速战斗支援舰意义的就是进攻日本本土的几次海战。当时,第一舰队里的第11舰队,第12舰队都在海上持续活动了数个月,连续参加了多次战斗。如果在以往,这些舰队在执行完一次对地炮击任务之后,都得返回港口补充弹药,从而浪费极为宝贵的时间,也削弱了舰队的战斗效率。正是有了快速战斗支援舰,各舰队才能在海上持续作战。

如果说强大的舰队是获取胜利的基础,那么以快速战斗支援舰为代表的强大后勤保障能力就是基础的基础。

直到七十二年(40年)年底,随着美国参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帝国海军才决定研制新的快速战斗支援舰。

此时,海军已经在使用“节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的时候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教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