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闪烁

> 巨浪 > 巨浪目录

锦上添花——阴山级战列舰(1 / 2)

上一章目 录

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为:巴颜喀拉山号,喜马拉雅山号。

※※※※

秦岭级的性能让帝国海军非常满意,只是一些瑕疵仍然让该级战列舰显得不足。

另外,当时帝国海军重点发展的“岛”系列战列舰的研制进度大大慢于预期,所以在五艘秦岭级的建造工作即将完成的时候,五大造船厂将面临无事可做的尴尬境地,而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并没有停下脚步。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决定继续订购秦岭级战列舰,只是要对其细节问题做出修改。

当时,各大造船厂都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毕竟,能够成为帝国海军主力舰的主承包商,就能保证赚到足够的利润。

各种改进方案中,有提高火力的,即通过将增加舰长,留出安装第五座炮塔的位置。有改善上层建筑设计,从而降低重心,以便安装炮塔式副炮。有进一步提高防护,扩大对十四英寸穿甲弹的“避弹区”,增强生存能力。还有增加动力设备,提高输出功率,将速度提高到26节,发展出一种“超级战列巡洋舰”的方案。

选来选去,最终帝国海军还是选择了改善防护的方案。

当然,并不是全面提高防护,只是针对秦岭级的防护缺陷进行改进。

比如,秦岭级的水下防护能力最初只要求抵挡150公斤TNT炸药,而随着鱼雷技术的进步,鱼雷越造越大,装药越来越多,这个防护标准很快就显得落后了。

另外,隔舱化设计也是提高生存能力的关键,而这正是秦岭级的重大缺陷!

经过反复衡量后,帝国海军最终还是采纳了江南造船厂的方案。重新进行舰体设计,尽最大可能提高战列舰的生存能力。

当时,江南造船厂主要的工作就集中在了水下防护,与舰体隔舱化上面。

另外,随着四十四年型燃油锅炉的诞生,更强大更紧凑的动力系统为江南造船厂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