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三国

三卷天书

> 数据三国 > 数据三国目录

第十五回 灵帝荒淫观蔡琰南烨愤恨窥玉玺(18)(1 / 4)

上一章目 录

南烨深知这传国玉玺从出现一直到五代都有据可查,不过到了宋朝这传国玺就变得真假难辨起来。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仅得到后周两颗国玺,并未获得传国玺。直到北宋哲宗时,有农夫段义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并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则怀疑此玉玺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伪造的。

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似有淡化传国玺地位的深意。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真假难辨的传国玺被大金国掠走,其后便又销声匿迹。

直到元世祖忽必烈驾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蒙元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初,朱元璋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的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弘治十三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无人能辨其真伪。也有传闻说元顺帝带入漠北的传国玺被清太宗皇太极访得,这传闻同样真假难辨。

清初故宫交泰殿藏玉玺39方,其中又一方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被称为传国玺,却被乾隆皇帝看作赝品。可见传国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