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目录

第三百一十二章 义庄(1 / 4)

上一章目 录

或者是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以法治国的秦朝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蔑称其为虎狼之国,最重要的是秦始皇居然敢焚书坑儒,这简直就是犯了天下文人士子的忌讳,就凭这点,怎能指望编修史书的读书人手下留情。

而正是由于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盛起来,才能吞并六国的实力,所以恨乌及屋之下,商鞅哪里还有什么好名声,连司马迁都在史记都记上一句,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不过到了现代,因于国策需要,对于一切敢于创新、变革的事迹、人物评价都是非常高的,尽管有少数不同声音,但是大多数人都承认商鞅是一个敢于触动旧势力、敢于改革的英雄,楚质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楚质也不赞成将商鞅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完美英雄,毕竟出于时代的局限性,商鞅制订的某些法令确有些苛刻,在现代某些人看来,是祸害人民的,是历史的倒退,但是楚质觉得,今人不能用自己的目光看待古人,然后以自己超前的意识对人家横加指责。

应该要以公允的态度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楚质认为,争辩那个法令对当时百姓是好是坏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明知道积弊已深,还抱着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念头,那岂不是可笑之极。

要知道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可见新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连旧贵族们也在变法中受益,不然他们早就叫嚣着全盘否定商鞅之法,恢复古礼了。

相对来说,现在的范仲淹,还有之后的王安石,或者几百年后的张居正,他们实施的新政之所以都是先成功,后失败,法令全都被废除了,那是因为他们损害大多数权贵士绅利益的同时,却没有从另一方面加以弥补,新法能保留得住才怪。

固然对政治不怎么了解,或者说本身对于政治的敏感度不高,但是也不妨碍楚质吸收别人的成果,这就是身处在一个资讯发达时代的好处,就算你自己想不明白,不过听多、看多后总多少有些收获的。

穿越之后,虽明知道北宋存在许多弊端,不革新迟早会出问题的,但是变法的后果楚质也十分明白,他可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比范仲淹等那些千古名臣强,连他们都没辄,自己哪里有这种本事,所以早抱着置身事外的心思,没打算牵扯其中。

变法可是件没收益却高危险的活计,成功了也别高兴太早,因为世事无常,生前固然风光得意,死后却可能被抄家鞭尸;失败了更惨,千夫所指还是轻的,说不定哪天就成了某些人口中的民族罪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