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

光景

> 理想年代 > 理想年代目录

第三百五十一章 日归(1 / 5)

上一章目 录

“北伐军旌旗所指,势不可挡。姚雨平,柏文蔚联军占领宿州之后进攻徐州,张勋的辫子军如丧家之犬,弃徐州,向济南逃窜。鄂州革命军第一路、第六路继续向河南进军,夹击段祺瑞统领的北洋第一军。”林铁长站在地图前说得慷慨激昂,口水四溅。

围在地图周边的有刘经等鄂州革命军将领和改编过的陕西革命军张凤岁羽,张云山等人。

从各地传来的胜利,使他们每个人满怀光荣和自豪感,渴望着早日投入征西的战斗。

“大厦将倾,清廷的宗室主战势力寄望升允,长庚等在西北撑起残局。陕甘总督升允,甘肃巡府长庚策划与新疆巡抚袁大化、伊利将军志锐联合,万一清廷危机,联络新、甘、内蒙为一气,拥宣统西迁,暂谋偏安,徐图恢复。”

北伐军已经杀到徐州,此时的满廷震惊,自知无望,袁世凯又袖手旁观,不甘心彻底失败的满廷宗室,遂企图盘踞西北漠南,连接东北满洲,作为最后的反攻中原的基地,苟延残喘。为此,他将维持残局的希望首先寄托在西北地区最具战斗力的“西军”身上,令有“满清号称三大柱石”之称的升允和长庚配合作战,联络伊犁将军和藏蒙王公力保西北不失。

说到这里,林铁长的脸色也有点凝重:“大西北包括陕西、甘肃(笔者按:此时的甘肃还包括了现在的宁夏和青海两省)、新疆,再连接西藏,内外蒙古,满洲东三省,占去了全国总面积的大半以上。而且地广人稀,山脉纵横,沙漠荒原横亘其间,虽有高原、平川、盆地分布各省,但因大部土地贫瘠,气候恶劣,加上长期处于满廷和地方势力,的黑暗统治和盘剥压榨之下,以及英俄经济、文化的侵略,使西北经济凋敝,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同时,由于地处边睡,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封建习俗、宗族统治、宗教势力、种族争端等社会条件错综复杂,加之国外列强渗透其间,进行挑拨离间,威胁利诱,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整个大西北地区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历史状况,为安西革命军进军大西北、光复和经营大西北,带来很大的不利和困难。”

林铁长拿起茶杯喝口茶,继续说道:“为了实现这一阴谋,阻止甘肃各地爆发革命和安西革命军的西征,他们一面组织反革命武装力量,分三路向陕西进扑;一路以固原提督张志行的‘壮凯军’十三营出凤翔;一路以原甘肃提督马安良的‘精锐西军’十四营和陆洪涛的‘振武军’一营出长武;一路遣黄钺、崔正午率马、步五营驻秦州;并以劝业道彭英甲为前敌营务处,由升允直接统率,倾巢而出,侵犯三边,援救榆林,出兵陇东。一面严令甘肃所属府州县严加戒备,加强镇压。但是,革命高潮已经形成,不可能阻挡住的。”

“其中实力最强的要属于原甘肃提督马安良的‘精锐西军’,”张云山接过话题,“满廷为了保住大西北作为残喘之地,极力拉拢马家军。为此,还允诺其担任甘肃提督,进而千方百计拉‘马’出兵陕西,同升允和长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安西革命军西进大军。马家军与我军为敌,有过多次不大不小的战斗,但尚未遭受过我军歼灭性的打击,因而气焰一直十分嚣张。得到许诺的马安良,一时得意忘形,竟以‘西北支柱’自命,发誓要挽狂澜于既倒,定乾坤于西北,狂妄之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