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明末

苏北小白领

> 龙起明末 > 龙起明末目录

第十章 决心发展火枪火炮(1 / 3)

上一章目 录

“先生,现在我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字,所以我想这一断时间暂时先不来了上课了,我想做些其他的事情。”生存的压力,让萧明乾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在习字上。他想先讲造出些东西,好让自己有一些自保的能力。

“也行!这些小家伙认字都还很少,我也需要将精力多投入到他们身上。更何况,你似乎对四书五经并不敢兴趣。”

这一个月的接触,让唐洪生认识到了什么是神童,几乎可以看做是“生而知之”。但同时,在平时的交流中,唐洪生也清楚的认识到萧明乾对儒家圣典兴趣并不大。甚至有时候,会对其提出质疑和尖刻的反驳。

如果是在大陆的时候,唐洪生会将这样的学生扫地出门。但是经逢大变后,唐洪生自己也对以前所坚持的儒家理念产生了些许怀疑。所以,在萧明乾的条理清晰,论据充实的反驳下,唐洪生很多时候,都接受了他的这些观点。

比如说,有一次唐洪生说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个当前大明朝士大夫所认可的至理的时候,萧明乾便反驳说道。

“如果孔子真的是这么认为的话,那他便是个不把普通百姓当人看得混蛋。但是,孔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先生,依您刚才所述,此文之伤还有:‘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连起来便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以,学生从敬重孔子的角度出发,觉得这句话应该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意思其实应该是:诗礼乐是百姓知书达礼,国家安宁的基础,固,如果百姓理解认可诗礼乐,便由着他们依照诗礼乐的准则生活。如果百姓不知道不理解诗礼乐,那么就应该教育他们,使得他们理解认可诗礼乐。这样的理解才对得起孔子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称谓。”

这样的辩解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数次了,而且这还算是好的。有一次,他直接说道:“孔子他又不是神仙,他的话怎么可能就一定适合两千年后的今天。所以,我们没必要把孔子当成圣人,陈语腐言都当成今天的行事准则,也从来都没有人真正的这么去做。”

如果是在现在的大明,就这些个话,他就会被千刀万剐的。但是此时,唐洪生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高兴,有些迷茫反对。但是慢慢的也觉得他所说的大部分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有些还是不能让唐洪生赞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