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

喻心

> 乱明 > 乱明目录

第六百六十七章 光禄院(三)(1 / 5)

上一章目 录

几千年来,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发展至君主制,这足以说明,君主制是当时人们最好的选择。

当人类的视野还比较狭窄,突破河流、森林、沙漠的能力还不强时,只能以部落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由于部落里的人口并不多,部落首领可由选举制产生。这种形式,部落首领的权力显然来源于每个部民的授权。

可是,当人类突破了森林、河流、沙漠后,部落与部落之间开始爆发战争,优势种群的人口数量急剧扩大,一个人所接触的人,恐怕连部落内人口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再想通过老办法选出大家都公认的头领,显然已经不太可能。

也许,这个世界上真出现过通过选举产生头领的大部落,不过,这样的部落受到的牵扯太多,难以有效地抵御其他部落的威胁。比如,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就湮灭在亚历山大及他的父亲的手中。

现代人总是倾慕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并认为那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还说什么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没有如古希腊城邦那样的源头。

这是放狗屁。所谓的古希腊城邦民主,与现代社会相去甚远,只不过被一些学者牵强附会而已。这就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率先兴起的文艺革新一般,明明与古罗马时代的文艺完全不同,却被说成文艺复兴。

从当时的时代来看,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不足以庇护古希腊人这个种群繁衍生息下去,迟早要灭亡。

这个时代,必然产生君主。君主出现后,就要想方设法地让人们认为他当君主是理所当然的。刚好那时的人们敬畏想象出来的神,因此,所有的君主都不约而同地宣称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就是所有君主国的立国之基!

不过,这个时候的华夏,与世界略有不同。

大明的皇帝,固然鼓吹君权神授,比如,山崩了,发生地震了,被视为上天对皇帝的警示,皇帝需下罪己诏,检讨自己。可是,自隋唐以来,除了元代,历代朝廷都用科举制选拔官员,模糊了上下阶层之间的界限,士子的力量急剧膨胀,而且还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整个社会中,拼命鼓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自己这个阶层谋取更大的权力。这个时候,单纯地鼓吹君权神授,已经不足以解释朝廷存在的合理性,皇帝必须听士子的话,方才能名正言顺地执掌全国。

所以,朱元璋将孟子搬出了孔庙,极其嫌恶鼓吹孟子的王安石,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过,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以朱元璋的意志为转移,士子们蛰伏之后,反击得更为猛烈,自嘉靖之后,皇帝已经没有多少自主权了。

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句话就是现实最好的写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