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农家日常

络缤

> 桃源农家日常 > 桃源农家日常目录

第七十九章 码头现状(1 / 9)

上一章目 录

自从运河通航以后,常家之前的吃食生意又开始在那里摆起摊来。刚开始一天兴许都没有一单生意,但是常家不仅仅三房,还有其他房兄弟也一直坚持在那里摆摊。

刚开始因为船只并不多,加之这里又不出名,很少有船只愿意停留在此处,即便靠岸船家对乡野摊子也不太信任,常常不愿意过来消费,所以生意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若是早前,常家兴许撑不了多久就会放弃了,但是他们现在已经有了经验,且有财力去支撑,一直坚持每天撑起大而鲜明的旗子顶着酷暑严寒摆摊。

不仅如此,还在那里建造了一处小竹楼,以便供他们休息,无需频繁的来回奔波。

杏儿和杉子都曾经在这里陪着爹娘在这里住过,因为还没有进项,都是常喜盛和曹二嫂他们亲自来守着的。他们其实已经完全可以坐着等收钱,但是他们知道这里的重要性,所以都坚持一开始亲力亲为,不想出一点岔子。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船只经过,知道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船家之间开始形成了口碑,生意也逐渐进入了轨道,如今已经扭亏为盈。虽然利润与之前挖河道的时候完全没得比,但是也让人看到了希望。

这除了常家人不怕亏损的努力之外,还有之前常喜乐推广桃源村品牌产物打下的基础。

如今桃源村茱萸酱、粉丝、布匹、茶油、脱粒机等等,已经推广到良国各地,大家对桃源村这三个字并不陌生,尤其是对于经常行走各地的商人来说,大多颇为熟悉。所以看到桃源村字样和标志的旗帜,不少人会忍不住多问几句,一听此桃源村正是彼桃源村,也就颇为感兴趣,又见几样吃食实在诱人,也就愿意尝试一番。

现在常家人做这些吃食越发得心应手,他们在稻香县还开了店子,生意一直很好。常喜盛一家现在已经从常家三房分了出来,并且在县里买了一处房子,当做是自个的小家。不过也就是做做样子,实际大本营还是在常家老宅。如今日子好了,孩子们对县城反而都没太大兴趣,觉得村子里更有意思,况且还要在村子里上学。

如今各种吃食味道比常喜乐刚开始提供的方子还要好上不少,更符合这里的大众口味,都是大家这些年一直琢磨改进的结果。

只要过路人有兴趣吃一次,绝大部分人都会被吸引住,纷纷叫好。本来东西味道就好,再加上旅途之中要求都会比平时低,七八分好都能变成顶顶好了。

这口碑也就慢慢传了出去,再加上沈家和裴家的宣传,名气也就更旺了。

来往的人愿意在此停留,使得客流量增加,如此一来就可以增加更多的摊位,制作更多花样的吃食,也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光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一片地方已经被常家买下,属于私人土地,自然不是谁都能过来这里做生意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