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

狼途

> 穿越1879 > 穿越1879目录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中国海权(1 / 6)

上一章目 录

分裂日本之后,中国也确定了“联英抗俄”的外交战略,李经述在海军建设方面提出了“中国海权”的战略,他召集段祺瑞、冯国璋、刘步蟾、邓世昌、黎元洪等海军高级将领开会,专题讨论中国的海权发展问题。

李经述正色道:“我们中国之所以有今日稳定发展的大环境,全靠原来的北洋水师打造了一支亚洲一流的舰队,控制了东亚的海权。如果我预料得不错的话,今后十年,德皇威廉二世会以巨舰大炮来挑战英国海权,最终会导致英德巨炮战列舰竞赛,到时候两万吨的巨炮舰也会出现,海上大战不可避免,中国海军不能落后。”

段祺瑞一直在陆军,对海权不太了解,道:“中国是个内陆国家,自古以来重视陆军,我们现在也应该大力发展陆军,现在争世界海权,我不太理解。”

邓世昌说:“段总长这话我不同意,中国海洋贸易的兴盛,自唐朝就开始了。初唐就设立了专门机构,管理船舶、商人并征税。海外诸国,日以通商,船队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远达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沿岸,途经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指南针的发明,更推动了远洋航行,不能说中国古代不重视海权,只是当时没人提出海权的概念,现在总统提出中国海权,乃是中国之幸!”

李经述点点头,说:“确实,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是很发达的。比如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就描述过十三世纪的泉州,船舶往来如梭,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他惊叹泉州为世界最大良港之一。泉州港口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印度西海岸乃至波斯湾的各个港口,欧洲人甚至将这贸易兴盛阶段命名为‘泉州时代’。明朝郑和还率领一支两百多艘船、两万多人的庞大船队下西洋,云帆蔽日,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印度洋上。明朝舰队还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东亚制海权,当时凡航行在东亚地区的船只,都必须花钱购买明朝的令旗,否则将被拦截,我们现在也不能落后啊。现在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保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