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倒爷

未翔1

> 大明倒爷 > 大明倒爷目录

第十四章 品牌效应(1 / 4)

上一章目 录

卫明想不明白,王胖子也想不明白,但是有明白人。经过卫明的调查之后,算是发现了,百姓们年年都将粮食卖给了曹家。曹家也没有欠百姓们一分钱。这就是为什么百姓们愿意把粮食卖给曹家的原因。很简单,却是很实用。而且,卫明拖上了官府的招牌,这无疑是在砸自己的招牌。朝廷不时的就会加税,使得朝廷在百姓们的心目中简直和周扒皮无疑。不过说来也是,陕西现在这么困难,和朝廷有着很大的关系。百姓们从内心当中就对朝廷有了一定的排斥心理。再和曹家的那块儿金字招牌放在一块儿,这也就有了收粮收不到的悲惨情况。

这点儿问题倒是难不倒卫明。封建统治者们为了有效的控制民众,基本上都会在思想上来控制百姓。明朝的八股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的简单点儿,百姓便是愚昧的代名词。而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百姓们也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只要有一个人来卫明这人卖粮食,就不愁没有第二个。当然了,就算是再愚昧,人们也知道什么是好坏。得让人家尝到甜头。现银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价钱又高,又是给现钱,要是再收不到粮食,就实在是没有道理了。和王胖子简单的商量了一下,找了几个托,就等着明天一大早收粮了。

在第二天,卫明将官府的招牌也撤了,换上了一些新面孔。效果果然好转了很多。大家尝到了甜头,来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在一个地方如此,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十里八乡的人这么一打听,也就知道了有这么一回事儿。之后,只愁银子不够,而不是愁收不上粮。卫家收粮队的名号也算是打出去了。在民众当中了有了这块儿好招牌,以后不管是干什么事儿,都要好很多。这就是品牌效应的好处。不过,就靠卫明和王胖子手中的一万多两的银子,是远远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这也使得卫明和山西曹家的矛盾并没有激化。山西曹家虽然也听说有卫明这么一号人物了,但是也没有特别的在意。之后,卫明和王胖子的钱花完了,只能够歇业了。而为了收到粮食,再次期间,曹家也将粮食的价格上涨了不少。从某一方面来说,在卫明的干扰下,今年陕西百姓的生活应该会好转一些。

“小东子,饭呢?还没好呢?我都快要饿死了!”卫明手里边拿着双筷子,双手不停的摆动,敲的桌子上的碗叮当作响。十几天繁忙的日子过去了,卫明再一次闲了下来。卫明也算是发现了,在收粮的时候,风餐露宿的也就过来了。但是在回到了温暖的家里的时候,却是一天有事儿没事儿就饿。让他感觉很奇怪。不过,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该吃的时候还是得吃的。

“老爷,快了快了,马上就好了,您再等等!”外边传来了小东子的声音。然后噔噔噔的又跑开了。小东子对于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意。在以前,一年到头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哪怕这顿饱饭只有窝窝头,也足够他乐呵一个月了。而现在,不仅仅天天不愁吃不愁喝,主家还给自己发了新衣服。尤其是在这几天天冷了之后,主家更是给仆人们都发了棉衣棉裤。这在以前,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每个月还有半两银子可以拿。现在小东子已经在卫府有四个月了。四个月的时间里,他将他的二两银子全都送回了家里,改善家里的生活。家里边的人知道小东子的经历后,都羡慕不已。甚至整个村子的人都在打听,卫府什么时候招人,自己家的子侄可不可以进卫府之类的。原本穷小子一个的小东子一下子翻身农奴把歌唱了。他现在最大的心愿便是可以在卫府,伺候一辈子老爷。以报答他能够给自己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所以办起事儿来也非常的勤快,认真。弄得卫明一直在想,这么好的孩子,是不是每个月只给三百来块的实习工资太少了?等明年将粮给卖了,是不是也要给这孩子涨涨工资什么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