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

一剑封喉

> 宋时 > 宋时目录

第二章 当知不仁意(1 / 4)

上一章目 录

长生老人提起功名之事后,孙向景虽然没有完全同意,不过还是有了这个想法,一时也是刻苦读书,平常多于惠博文交流些许,学问倒也有些长进。

原本孙向景就不是那等冥顽不灵的愚钝之辈,只是因为性子懒惰,故而多年来一直未有所成。不过他最好的一点就是从善如流,只要跟他讲清了道理,倒也能驱使他做许多事情。按照他这样苦读,乡试的时候只需长生老人些许帮忙,混个秀才的身份倒也不难,无多有少,多少是个功名在身的,今后自有许多方便好处。

至于惠博文,长生老人可是一点都不担心。这孩子原本学时就极好,这一年多来又受到太和真人和长生老人的栽培,已然是超出了同龄人一大截,小小乡试自然不在话下,秀才身份也是唾手可得。而且长生老人可是知道惠博文有一方镌刻有“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一句的砚台,单靠这个,都能保他举人无忧,进士有望,仕途顺遂。

当然,长生老人的考虑两个小孩儿都不清楚。不过既然老人提出了这条门路,两人倒也愿意去试着走走,所谓“技多不压身”,多长点本事总是没错的。

这几个月以来,长生老人似乎对孙向景的病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已是有十成把握保他长命百岁,这才不再如以前一般放纵他,而是开始严格要求,为他的将来做打算。

一众弟子之中,清平夫人开了勾栏,陈风崇从旁协助,偶尔也干些飞贼勾当,徐方旭则是医道有成,自己又是一心助人,自然也有门路。也只有孙向景需要长生老人为他绸缪考虑许多,仔细打算,免得他将来一无是处,混迹一生。

寻常闲暇时候,孙向景倒也还愿意跟师娘黏在一起。自从在西宁见到了丐帮帮主,得知那人与师娘原是“同乡”之后,孙向景对师娘的身世背景也是十分感兴趣,不知道是何等仙乡所在,才能出了师娘这等近乎无所不知的人物。

只是师娘一直都表现得十分无所谓,对自己的身世之类也不怎么提及,这些年第一次遇见了“同乡”之人,也没有心思去寻找交流些许,一应地对这类话题十分冷淡无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