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

张维卿

> 永历四年 > 永历四年目录

第三章 困局(1 / 4)

上一章目 录

数日后,鲁监国的钦差便与王秀全一起回返。而此时,天台山上大兰山明军余部的临时营地中,被某个鲁监国朝廷的大臣誉为“高皇帝护佑鲁监国”才降下的猛将——陈文,则正在忍受着大兰山明军的另一位猛将——后营指挥毛明山一波又一波的唾沫星子。

“陈将军,你让那个姓徐的送信,这么许久了也不见那田雄回书,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接到陈文的书信,毛明山便率部掩护百姓撤退,只是他既不如陈文那般巧舌如簧,又没有大兰山老营的官吏们全力配合,只得强行将百姓带走。

本来自四明山镇出发时包括后营在内有接近四千人,一路下来,没有遭遇过大股清军,可是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还少了已近一半,就连后营的营兵也逃亡三分之一有余。这除了毛明山这支南下的队伍缺乏系统的管理外,和他此番强行征发百姓也有一定的关系。

陈文自大兰山出发,沿途又带走了不少百姓,抵达天台山时已经达到了八九千人,毛明山抵达后,又带来了两千多人。

大兰山明军此番带出来一万余四明山百姓,这些人算是从永历四年清军围剿四明山抗清基地的刀口下救了出来,可是生计也成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这些百姓都是人,没有饭吃会被饿死,他们此番逃亡无法携带多少余粮,甚至他们本就没有多少余粮可以携带,此间已经过去几个月了,粮食大多已经吃完,很多百姓每天都在寻找野地里的吃食以求果腹,如果不是大兰山老营在开粥场赈济,只怕饿死人的事情也未必不会发生。

虽然已经安排了一部分百姓开荒,又找天台山的明军统帅新昌伯俞国望要了些赞助,但是从老营带来的粮草还是在这样的赈济工作中不断的消耗着,甚至已经影响到了陈文新一轮的扩军计划。

大兰山明军已经没有根据地了,眼下寄居的天台山也开垦不出多少田地养活这些百姓。此间,陈文正在和王江研究对策,毕竟这样下去只会把这支幸存下来的明军余部彻底拖垮。可也就在这时,毛明山却来到了营帐,再度提出了营救王翊的问题。

“我等要不要再去跟鞑子联络一番,或者搞清楚王经略被关押的地点,也好营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