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

张维卿

> 永历四年 > 永历四年目录

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转未来(一)(1 / 5)

上一章目 录

先下南翼城,再拔东罗城,后破关城,进而全取山海关。清军在此间本就只有三千兵马,其中还多是新组建的牛录,面对全师而来的余姚师,外加上长于特种作战的特别行动队,光靠着坚城,没有足够的军队也难以发挥其防御强度。待到顺治接到消息的时候,山海关已经彻底落入东路军的手中。

这座雄关,于如今的清廷而言,乃是一旦战败后的生命通道入口——如果就连新军都不是对手的话,漠南蒙古各部也自然不会顾及什么满蒙一家的情分,想过要从漠南逃亡是想也别想的。唯有辽西走廊,才能让他们更为安全的撤回到辽东,至于能够苟延残喘多久,那就不是现在去想的了。

军情飞马传来,御营登时就爆发了一轮争论,是回师夺回山海关,确保后路安枕,还是南下山东决战,尽可能快的击退北伐军主力,确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至于继续在此坐以待毙,则根本没有人提及,现在的战略局势确实也已经没有人能够坐得住了。

御营的大帐中,以富绶为代表的回师派和以济度为首的南下决战派争执不休,富绶等人的理由除了山海关截断清廷自直隶撤回辽东的通路以外,更是提出了东路军偏师有可能会对京城造成威胁和东路军孤军深入,将其歼灭便可以在打击北伐军士气的同时削弱江浙明军的实力等理由。

对此,济度等人虽说是也有些担忧京城的家眷,但是江浙明军已经开始了对济南府的扫荡,随时都有可能杀进直隶,到时候天津卫城的安全亦是丝毫不逊于退路的大事。

双方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放弃自身的观点。此情此景,看在顺治的眼中,却让他想起了当年没有亲政的时候,多尔衮、多铎、阿济格、济尔哈朗、豪格那批八旗老牌统帅们的风范,相较之下,现在的这批亲贵,在能力和眼光上比起从辽东一步步崛起的那两代人,相距良多。

不过,那时候的八旗军,靠的还是旧有的战法,必然将会在大势下淘汰,济尔哈朗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想到此间,顺治便看向了站在沙盘前一动不动的刘成。这个奴才自降清以来,给过他太多的惊喜,也帮助满清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今局面,若非此人,只怕还会险恶万分,只怕也更不会有翻盘的实力和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