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

张维卿

> 永历四年 > 永历四年目录

第一百一十章 困境(下)(1 / 7)

上一章目 录

清廷建立天津机械制造总局,除了更好的利用水力机械的产能,其中也不乏着通过设立新机构来解除掉工部衙门的痼疾的目的存在。

然而,刘成此番在天津厂走上这一遭,看到的却是工部衙门的那一套如同传染病一样感染了天津机械制造总局,他想要的如金华军工司水力工坊那般的存在,显然已经是痴人说梦了。

“官吏奴役工匠,工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产量以及生产创新必然会受到影响。可笑这群家伙竟然还在沾沾自喜,殊不知迁址过后之所以产量增加,仅仅是更好的运用了水力资源,使用了更多的水力机械,想要达到军工司的水平,就凭你们,八辈子也别想了!”

刘成曾是新兵训练营的练兵官,是亲眼见识过江浙明军军工司的生产效率的。当年还没有水力工坊的时候,不过一两府的地盘,上万的大军都能够支应起来,后来有了水力工坊,生产能力更是直接早就了江浙明军的甲坚兵利,以及此后在战场上的绝对碾压。

新军想要战胜江浙明军,不可能只是依靠骑兵的数量优势和古斯塔夫方阵,武器装备跟得上才会有更大的机会。

在天津厂里盘桓了一个多时辰,刘成并非没有想过提醒一二,但是直到离开却也没有说出口半句。

他与张道澄的关系虽然不错,但却并非是如胡全才那般分莫逆之交。而随着胡全才死后,他与朱之锡那批满清朝中有意借机升官的人物、与洪承畴留下的那些南昌幕府成员,都要隔了一层。如果胡全才还活着的话,即便他没有机会到天津厂一观,也有胡全才为他分担,至少不会落到今天这般,连话都只能憋在肚子里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武器甲胄,尤其是那些重要的火器和铁甲,生产周期都是少不得的。陈文在水利工坊的尝试,尤其是那些提高工匠积极性的努力,基本上都不是能够立刻就能显现出成效的,总是需要时间才能彰显出作用出来。现在即便说了,张道澄也能够力排众议的执行下去,也提升不了多大的产能,反倒是还不如直接把刀架在工匠们的脖子上,告诉他们不能如期完工就杀他们全家更能刺|激到工匠的生产积极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