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

张维卿

> 永历四年 > 永历四年目录

第八十四章 争论(1 / 7)

上一章目 录

永历十二年十月,清廷因吴三桂叛乱而暂缓的顺治十五年春闱开场,或许是由于新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此番比之顺治十二年的春闱和顺治十四年的恩科的参与人数都要多上一些。

“朝廷手里面就三个半省,也要开科取士,他们往哪安插那些新科进士?”

清廷几经惨败,但至今还控制着陕西、山西、直隶、山东、河南、南高丽、北高丽以及淮南这七个半省的地盘。而如今南明实力最为雄厚的藩镇——江浙明军也有浙江、江西、广东、湖南、湖北以及大半的福建和南直隶、小半的广西这不下六个半省的控制区。

相比这两个巨无霸一般的存在,永历朝廷手里只有云南、贵州、四川以及半个广西而已,其中还多是军阀割据、土司遍地且产出极为有限的所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清廷开科取士,已有多年的传统,从满汉分科,到现在八旗、汉人以及朝鲜人同科举试,制度上已经成型,而且以着北朝之姿,士人数量也足以支撑。而江浙明军那边,士人数量冠绝天下,虽无科举,但文官训练班的体制运行多年,读书人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之后到各府县任职,也是一条出路。反倒是永历朝廷,控制区太小,士人太少,科举之后更存在无处安插的问题,运行了两百多年的制度无处使用,却是最不可能发生的。

“这事情,成不了。朝廷开科取士,参与人数不提,朝中多有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地方上的藩镇也不可能容忍行政权和财权的丢失。”

“大王,晋王尚在,这恐怕不太好说吧。”

宣教司既是江浙明军的喉舌机构,也兼顾了童子军学堂、南京大学堂的管理工作。永历朝廷开科取士,对士人的号召力肯定要比文官训练班要大,这是千年以降的传统,是约定成俗的惯例,周敬亭既然掌控喉舌,自然要在这事情上面多做考量,以便于将损失最小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