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

张维卿

> 永历四年 > 永历四年目录

第三十七章 暗度(三)(1 / 6)

上一章目 录

第二天一早,曹从龙便在东阳县文武的依依惜别下登上了前往义乌的渡船,沿着东阳江溯流而下。不过这随员之中却少了此前几乎寸步不离的金华县主簿吕文龙,据说是要去永康办些公务,只是这具体去干些什么却无从知晓。

小半个时辰后,远在衢州府龙游县的明军南北大营中的将士们也用过了早饭,正稍作着休息以便在击鼓出兵时能有个更好的状态。

出战的明军将士来自义乌、东阳这两个战兵营以及部分抽调的守备部队,几乎全部都参加过去年在金华府的连番大战,拥有一定的战场经验,所以显得比较平静。而这样的气氛也感染到了极少数的新兵,使得这些经过了精挑细选才得以进入战兵营的勇士们那份颇有些忐忑的心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静。

相比之下,那些征集来的民夫则显得慌张得紧,因为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中,他们往往是作为填壕的存在。刚刚闻听明军准备强渡灵溪,那么灵溪对面的清军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倒霉的很可能还是他们这些夫子。

所幸金华与衢州一衣带水,这支浙江明军的赫赫威名他们在坊间也曾有所耳闻,比起清军口中的那个不留俘虏的骇人声名,他们还是比较相信本地商人们从金华带回来的那个军纪严明,于百姓秋毫不犯的说法,毕竟这也是数日以来亲眼所见的,总作不了假吧。

休息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在参谋的提醒下,陈文披上了一套罩甲,戴好头盔,挂上佩剑便宣布全军出发。而随着主帅的一声令下,大批的明军自营中鱼贯而出。

此刻已近五月,天气也日渐炎热了起来,参战的明军实在不方便穿着棉甲在这等天气下作战,只得穿着普通的军服,按着本营、本队的编制行进。而那些民夫们则穿着各自的衣衫,纷纷抬着准备好的竹筏、小舟紧随其后,向着灵溪走去。

灵溪“源远流长,堪通桴筏,南乡一源,竹木薪米,悉由此出,灌输利济,比地大江”,乃是明清“龙游商帮”对外地通商的主要航道之一。直到共和国之初,由于山区林木砍伐量过大,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水量锐减,才逐渐失去了航运的功能。而到了那时,“龙游商帮”承自明清的余晖也消失殆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