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 崇祯十七年秋 > 崇祯十七年秋目录

第七十三章 紫禁易 牧斋降清(1 / 3)

上一章目 录

洛阳被李自成攻破后,作为福藩世子的弘光帝朱由崧,曾流落各处,受尽人情冷暖。

在甲申之变后,按照血统伦序,南方的惨明势力,理当扶他登位,但事实上确是东林之人群起拥潞。

当时弘光流落于淮安一带,靠他人接济为生,过得十分凄惨,自然想登极为帝,改善自身的处境。

适逢曾在万历末年,侍奉过老福王朱常洵的太监卢九德于淮安监军,与其相遇。

福藩世子,本就奇货可居,在加上有这份关系,卢九德自然希望弘光能够登基,从而获得拥立之功,掌握更多权利。

在马士英、史可法犹豫不决时,卢九德的支持,对于弘光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主动为弘光出谋划策,联络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镇人马,一举定鼎大局。

弘光能从一个生活都需要别人接济的落魄世子,变成富有天下半壁的大明皇帝,其中少不了卢九德的功劳,所以弘光对卢九德十分的信任。

这时弘光听了卢九德之言,已然心动,随连忙让太监招回刚刚退出大殿的马士英、阮大铖二人,商议出逃之策。

镇江离南京不过一百里,清军骑兵一日变可奔至城下,弘光非雄主,他没有将自身置于险地的勇气,阮大铖则已经被清兵打得胆气尽丧,也没了守住南京的信心,随不做谏言,听从了皇帝的出逃之言。

为了防止南京百姓阻拦皇帝出逃,弘光仅同卢九德,马阮一党的少数大臣商议后,便瞒着东林一党和其他朝廷公卿,于七月四日夜,偷偷离开南京城,向余杭出逃。

弘光一行人,连夜南奔,本意是退往杭州占避清军锋芒,但不想途径溧水县时,恰巧遇见从镇江前线溃退下来的败兵。

古语云,败兵胜匪,弘光等一众人马,顿时被冲得大乱,马士英的儿子马銮随带着勇卫营拥簇着弘光帝奔往太平府,但太平府的守将却不知是怎么回事,闭门不纳,弘光帝只得转道,入芜湖投黄得功。

马士英于乱兵中同弘光失散,无从寻找,随按照原定计划,带着几千家兵护着皇太后邹氏辗转赴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