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 崇祯十七年秋 > 崇祯十七年秋目录

第九章 国朝策 借虏平寇(1 / 4)

上一章目 录

城内人声鼎沸,喊杀声不绝于耳,让躲入后院的王鳌永心惊胆战。

城内有一千多清兵,发现赵军入城,必然会来搭救于他,可左等右等,却不见人马出现,反而喊杀声逐渐减小。

赵军很快就会搜到后院,王鳌永不敢在等,无奈之下只得翻墙藏入士绅之家。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入城的赵军几乎没碰见任何像样的抵抗,青州被清庭招抚不过一个多月时间,谈不上什么忠心,所以城内清军在得知王鳌永失踪,诸多官员被擒后,立马鸟作兽散,有甚者摇身一变,就成了赵军部下。

王彦在草草包扎之后,便指挥着士卒打起明旗,贴出安民告示。

这时青州士绅才知道,青州城再次王旗大变,大家又成大明的子民了。

见清军在青州已经大势已去,那些原本降清的官绅立马向赵应元表示屈服,王鳌永藏于清庭委派的青州道韩昭宣府中。

此时面临赵军搜索,为保老命,韩昭宣便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将王鳌永献于赵应元面前。

隔日赵军便于城外设坛,将王鳌永等剃发投清之人,尽数诛杀!

一时间山东震动,抗清义军再次蜂起,离青州较近的乐昌,寿光等地的抗清武装首领秦尚行,郭把牌等人纷纷遣使青州,表示愿意听从赵应元号令共同抗清。

为了扩大影响,赵应元又听从王彦之言,欲扶衡藩座殿,号招远近,然而衡王却是个脓包,早在七月间就已经向清庭献了降书,唯恐赵军拥其抗清,而惹来杀身之祸,只知“哭泣,眼肿如桃”。

王彦见此气得不行,大家为你老朱家赴汤蹈火,身为太祖后人,却此般做派,着实让人寒心,这为他心上铺上了一层阴霾。

赵应元却不管这些,他只是要个名分,管你衡王愿不愿意,不来与他夺权更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